深度长文:解读“薛定谔的猫”,观测行为真的能影响猫的生死吗?


深度长文:解读“薛定谔的猫”,观测行为真的能影响猫的生死吗?


文章图片


深度长文:解读“薛定谔的猫”,观测行为真的能影响猫的生死吗?


文章图片


深度长文:解读“薛定谔的猫”,观测行为真的能影响猫的生死吗?


文章图片


深度长文:解读“薛定谔的猫”,观测行为真的能影响猫的生死吗?


文章图片


深度长文:解读“薛定谔的猫”,观测行为真的能影响猫的生死吗?


文章图片


深度长文:解读“薛定谔的猫”,观测行为真的能影响猫的生死吗?


薛定谔的猫 , 物理学上的“四大神兽”之一 , 是薛定谔提出的思想实验 ,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质疑讽刺以波尔首位的各奔哈哥学派关于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叠加态原理 。

在讲述具体实验之前 , 说点题外话 , 方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本身 。
先简单说说量子力学 。
量子力学有一个核心思想 , 那就是是不确定性原理 , 由此还可以引申出波函数概率诠释 。 该如何理解不确定性原理和波函数呢?

用宏观世界的例子或许更容易理解 。
你我都玩过抛硬币的游戏 , 用正面或反面决定输赢 。 空中扔一枚硬币 , 然后双手盖住 , 硬币究竟是正面还是反面呢?
我们不能确定 , 但这里的“不确定”并不是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 。 虽然我们不知道硬币是正面还是反面 , 但其实正面还是反面是确定的 , 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 。 只需要观测一下就知道了 。
不同之处就在于此 。
宏观世界里 , 你的观测行为并不能影响硬币到底是正面还是改变 , 无论你观测与否 , 硬币的状态都早已经确定下来了 。 不是正面就是反面 , 正面反面的概率都是50% , 这是经典物理的解释 。

但在量子世界里 , 在你观测之前 , 硬币的正反面是真的不确定 , 只能用概率来描述 。 按照量子力学诠释 , 不确定性是一种内在秉性 , 本身的固定属性 , 与观测没有任何关系 。
宏观世界里的“不确定”只是因为你没有看见 , 所以才不确定是正面还是反面 。 但是硬币的正反面在你用手盖住的那一刻就确定下来了 , 与你看不看没有关系 。
但量子世界就不一样了 , 由于不确定性是微观粒子的固有属性 , 真的是不确定的 。 还拿刚才的硬币举例子 , 就相当于硬币在你中不断地进行正反面变换 。 而当你打开手掌的那一刻 , 硬币的状态就确定了 , 也就是物理学上的波函数坍缩了(这样通俗的理解其实并不严谨 , 目的是让你更好地对比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 。
按照量子力学 , 更严谨的诠释是这样的:那枚硬币的反面和正面是同时朝上的!当然我们在宏观世界不可能看到这种现象 , 但在微观世界的微观粒子确实是真实存在这种现象的 , 这就是叠加态 。

也就是说 , 硬币处于正面和反面的叠加态 。
量子力学里的叠加态并不是物理学家拍脑门臆想出来的 , 而是由数学的推导过程 , 叫做“态叠加原理” 。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 , 波函数其实是一个假设 , 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可以推算出量子世界的一些原理 , 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有意义吗?万一假设本身就是错的呢?
这点科学家早有想到 , 而且科学原理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推算出来的 。 首先是假设 , 然后通过各种实验来验证这种假设 , 如果实验支撑了假设 , 就证明假设是值得信任的 。 这也是科学产生的基本逻辑 , 也是为什么说科学是“可证伪的” 。
波函数和态叠加原理就是如此 , 起码到目前为止 , 很符合实验的观察验证 。
用波函数诠释量子世界就比较容易了 。 比如电子的自旋方向 , 是同时向上向下的 。 还有电子的具体位置 , 有可能在A点 , 也有可能在B点 , 还有可能同时在A点和B点 。

明白了这点 , 再解释电子双缝干涉就比较容易了 。 电子同时通过两条狭缝 , 自己和自己发生了干涉 。
看到这里 , 是不是有点懵逼?
别气馁 , 不仅仅你懵逼 , 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等物理界大佬也很难接受 。 于是就有了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 , 这个实验具体是这样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