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
图/视觉中国 |
最近几年 , 这种新奇有趣的相亲方式正风靡全球 , 听起来无比“高科技感”——那就是DNA相亲 。
根据DNA按图索骥 , 真的能帮你找到心动的那个TA吗?
源于瑞士 , 风靡全球
DNA相亲 , 顾名思义就是按照DNA匹配度定向相亲 。 最早发源于瑞士 , 之后流行于欧美 , 大约十年前传入日本 , 并获得空前成功 。 在原本已饱和的在线婚恋市场 , 这种新鲜的相亲方式很快俘虏大批猎奇的都市男女 。
其大致流程如下:先采集顾客的DNA样本——就像测核酸一样——用棉签在口腔内擦拭数回;然后进行DNA测序 , 在数据库中寻找较“匹配”的对象推荐给顾客;征得双方同意 , 开展线下见面活动 。
为了区别于传统相亲 , 体现出“科技感” , 服务公司不会向双方提供过多信息 , 有时甚至仅确保性别匹配 , 像年龄、收入、工作状况等信息 , 都不会事先公布 。
这样顾客在见面之前 , 就获得一种超越世俗成规、双方契合度达到DNA级别的心理暗示 , 并在见面后不断加强这种印象 。 结果 , 可能初次见面就“一见钟情” , 视彼此为“天作之合” , 传统婚恋中的所谓“条件”早就无关痛痒 。
这正是DNA相亲追求的“非你莫属”的宿命感 。
闻味识人 , 有“汗衫”实验在前
DNA相亲有没有科学依据呢?事实上 , 欧美和日本的DNA相亲业 , 理论基础空前统一 , 其祖师爷都是一位叫Claus Wedekind的瑞士学者 。
1995年 , 当时供职于瑞士伯尔尼大学的Wedekind博士做了著名的“汗衫”实验 。
他请来40多名男女学生参与实验 。 让男生们沐浴后不使用香皂、香水 , 穿着统一配发的T恤 , 尽量确保衣物上不留下化学品的味道;两天后 , 脱下浸有汗渍的T恤 。 然后 , 女生们的任务来了 , 她们要用心嗅闻这些T恤 , 并根据对味道的好恶程度打分 。
在实验开始前 , Wedekind测试了男女生们的HLA基因 。 这是一种为每个人所特有的基因 , 全称“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 它极度多样化 , 除了双胞胎 , 人群中任意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HLA特征的概率仅为数十万分之一 。
HLA原本也在人体中发挥多种重要功能 , 最主要的是免疫功能 。 它不仅出现在白细胞表面 , 也在除了红细胞的大多数细胞表面普遍存在 。 由于特异性极高 , 它就像一套识别系统 , 帮人体区分“自身”和“异己” , 并会在移植手术中引发排异反应 。
这个实验的结果颇为新奇:女生们的好感体味 , 主要来自HLA差异性更大的男生 。 而且他们穿过的T恤 , 更容易让女生想起自己的现任或前任——果真是“想念你的笑 , 想念你的外套 , 想念你白色袜子和身上的味道”啊 。
Wedekind博士由此得出结论:遗传基因会影响到人类的求偶选择 。 而这个结论被DNA相亲网站进一步引申为:决定每个人HLA类型的HLA基因是人类的“婚恋”基因 , 彼此间HLA基因差异性越大 , 就越“般配” 。
DNA相亲 , 靠谱吗?
很多研究都表明 , 气味会引发人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联想 。 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 , 借由嗅觉和基因相联系 , 似乎有那么点道理 。 但根据HLA基因按图索骥 , 真能找到“灵魂伴侣”吗?
事实上 , Wedekind博士做“汗衫”实验并非一时兴起 。
早在1995年 , 科学家已经通过动物实验发现 , HLA基因除了作用于白细胞表面抗原 , 还会影响其他一系列性状 。 例如 , 雌性小鼠会根据雄性的尿液气味选择求偶对象 , 而尿液气味在一定程度上受HLA基因影响 。
Wedekind博士由此获得启发 , 将类似的汗液实验用于人类 , 并得到“HLA基因与人类求偶行为有关”的结论 。 只是这个结论是否经得起推敲 , 见仁见智 。
持怀疑态度者认为 , 假如女性闻一下汗衫 , 就能区分出与另一个人的HLA基因相似度 , 那么这种奇异功能背后的生理学机制 , 至少得值一个诺贝尔奖 。 但Wedekind博士为什么不在学术领域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 反倒跑去玩起“相亲”游戏?
而且回到婚恋本身 , 谈恋爱找对象是男女双方的事情 , 仅有来自女性的数据 , 显然也不足以支撑整个结论 。 此外 , 样本数量、人种差异等也未被列入考虑范围 。
更值得一提的是 , 除了Wedekind博士与其合作者 , 后人的类似实验完全观察不到相似效果 。 主流学界甚至没有什么声音专门讨论这一话题 。 究其原因 , 大概是因为不想“断人财路”吧 。
但是 , Wedekind博士还是有一群信徒并发展出了一系列理论 , 试图佐证“婚恋基因存在的合理性” 。 比如 , 他们认为 , 异性间HLA基因差异越大 , 后代的HLA特征就可能越多样 , 免疫功能也会更强 。 而女性能够通过汗味定位意中人 , 正是因为人类“优生优育”的本能 。
于是 , 相亲对象的判断标准 , 从门当户对、情投意合 , 直接简化到能生出健康聪明的后代 。 其中的逻辑转换简直比坐过山车还要刺激 。
DNA相亲 , “相”的是什么?
DNA相亲风靡全球 , 许多人趋之若鹜 。 不得不说 ,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营销案例 , 很难用“忽悠”二字一言以蔽之 。 它几乎找不到任何靠谱的科学依据 , 却丝毫不影响将消费主义的商业哲学发挥到极致 。 真相是什么 , 或许完全不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
对于商业价值的评估 , 也不会重点考虑是否有科学性 。 能不能赚钱、是否存在政策和法律风险 , 才是商业行为的可行性判断依据 。
而在顾客方面 , 在日本 , DNA相亲的服务价格实际上和其余婚恋网站差别不大 , 也说不上暴利 , 它仅仅只是商家取得竞争差异化的一个噱头罢了 。 顾客认为有意思 , 愿意花钱买新奇的服务 , 商家便能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赚取合适的利润 , 政府也获得税收和就业机会……这的确是多方共赢的局面 。
在我国 , 不少商家也声称引进了DNA相亲“技术” , 并针对中国人的种族特征进行了优化 , 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 , 结合星座、属相等因素进行超精准配对 。
可以说 , DNA相亲的确新奇有趣 , 但和星座速配、血型速配没什么本质区别 , 一切不过是为缘分(或拒绝“缘分”)找一个借口 。 毕竟 ,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情感交汇 , 愿意在一起虚度时光 , 或许才是爱情的美好所在 。 与其寻找某种科学的速配方法 , 不如多点耐心了解彼此 。
(来源 科学辟谣 公众号)
【实验|“DNA相亲”靠谱吗?】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运载火箭|22星“拼车”上太空 每颗都有不同的功能
- 铁性|二维材料首现奇异“多铁性”状态
- IT|行车事件记录器迎来新车全覆盖 “刹不住”争议将成历史
- 社交|Instagram CEO称苹果iPad“没人气” 不值得开发App
- IT|网曝小鹏汽车门店迁址请道士“作法” 官方回应:已停业整顿
- 国际|广东机器人“出海”机遇:打法差异化 创新领域抢占国际市场
- 配送|G胖化身“配送小哥”,被曝亲自向部分玩家配送Steam Deck掌机
- 视点·观察|“适老”就是低端?智能家电轻松上手咋就这么难
- 安全|俄乌冲突期间“匿名者”黑客组织的行动速度比政府还要快
- 喆|一箭22星!开启共享火箭“拼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