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说到戏剧 , 必然会想起莎士比亚 , 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 , 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
可他是英国人 , 作品再优秀 , 毕竟也与中国人语言不通 , 真正让中国得以了解莎士比亚、攀上“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的人 , 是梁实秋 。
梁实秋是中国著名散文家、学者、翻译家 , 是中国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人物 。
正是他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 , 才让莎士比亚的剧本和诗篇 , 能够跨越语言的藩篱 , 映入中国人的眼睛里 。
不知是巧合 , 还是冥冥中的注定 ,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 , 常以甜蜜爱情与悲剧结束作为主题 。
而将莎士比亚作品引入中国的梁实秋 , 也恰好有这样一份美好且悲伤的爱情 。
梁实秋与妻子程季淑 , 从相识相知 , 再到生死两隔 , 中间经历了无数颠沛流离 , 其戏剧性与莎士比亚笔下的主角不相上下 , 不由得让人感叹“人生如戏 , 戏如人生” 。
一张红纸条 , 牵起两人姻缘与很多人想象中那个年代常见的“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同 , 梁实秋与妻子的相识 , 源于一张红纸条 。
在那张纸条中 , 既有父母的认可 , 也有新时代年轻人自由恋爱的开明 。
十八岁那年 , 梁实秋正在清华大学读书 , 一心扑在学业上 , 对男女之事还没有什么想法 。
那时 , 梁家认识一个叫黄淑贞的女孩 , 她有一个叫程季淑的同学 , 她们都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 。
毕业之后 , 黄淑贞一直在替程季淑寻找一个如意郎君 。
看到梁实秋时 , 黄淑贞觉得 , 程季淑虽然比梁实秋大了两岁 , 不过两个人看起来十分般配 , 在当时 , 女方比男方大两岁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
于是黄淑贞来到梁家 , 找到梁实秋的父母说了这门亲事 。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 , 很多知识分子、开明人士都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 , 认可了新时代年轻人的恋爱观 , 梁实秋的父母就是其中之一 。
他们觉得 , 年轻人自由恋爱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 家长虽然可以做出指导 , 但最好不要像封建社会一样进行包办婚姻 。
推荐阅读
- 荣灿生物专家:突破技术壁垒是国内mRNA产业化的关键
- 逆向思维: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利用自己思维能力的高手
- 太空死灵的特殊单位-驱逐者病毒细胞 战锤40k翻译
- 日本国歌只有28个字,将它翻译成汉语后,才知道日本人说的是什么
- 在武汉女子跳楼的那一天,老太太一家带着狗连夜搬走了。
- 东北一大姐收到“外太空信号”,随手能画外星人肖像,专家:并非幻觉
- Nature:衰老的根源在核糖体?衰老加剧核糖体暂停,破坏蛋白质稳态
- 杭州“天才儿子”刷屏网络 社区:打人情况确实存在,但居民都很包容他
- 2次抓到老婆出轨,我原谅了,第3次我选择及时止损,哪怕伤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