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日 , 备受关注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炉 , 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等部署 。 文件发布后 , 被屡次点名的“乡村游” , 以及获得参与权的研学游 , 让文旅市场也随之热闹起来 。
几次侧重调整
提到疫情后的旅游发展 , 乡村旅游绝对要占据一席之地 。 以精品民宿、郊区休闲度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 使得乡村文化、非遗、古村落、原生态好物等乡村游天然专属的IP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 促成了文化赋能旅游、旅游振兴乡村的良性互助关系 。
(图源:摄图网)
2月22日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提乡村旅游 , 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 其实 , 自2016年以来 , 一号文件就多次提到乡村旅游 。 如2017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乡村旅游;2018年提出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2019提出要提升乡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水平;2021年提出注重文化的传承和遗产遗迹的保护 。 总结一下不难看出 , 近年来一号文件对乡村旅游的侧重点其实在逐渐发生变化 。
至于趋势到底为何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分析指出 , 几年前一号文件在提及乡村旅游时 , 更多是循序渐进 ,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和引导 。 如发展乡村民宿 , 建设特色小镇、完善基础设施等 , 都是框架结构发发展方向 。
(图源:摄图网)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 , 乡村游的参与规模、体量都在不断升级 。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 , 2021年全年国内游客为32.5亿人次 , 其中农村居民游客达9.0亿人次 , 增长11.1% 。 总量增长的同时 , 消费者对品质要求也在提高 。
乡村振兴建设委副秘书长袁帅告诉新旅界 , 随着城郊20-150公里成为乡村游的黄金发展地带 , 消费者对乡村游的诉求不再单一追求欣赏田园风光 , 对社交、特色文化、特色景观、特色美食、新奇的体验均有一定的要求 。 一号文件涉乡村旅游的部分也越来越全面细化 , 并在今年落在了乡村休闲旅游的提质升级上 。
(图源:摄图网)
供给方的反映快速且积极 。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侯利旺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 把单一观光模式转变为集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于一体的复合型休闲旅游模式 。
研学游喜获“乡村门票”
民宿、农家乐、农旅景区……乡村旅游发展至今 , 可参与的方式其实很固定 。 而此次一号文件的提出 , 则为业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方向 。 根据文件内容 , 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 。 乍一看似乎没提到新的业态 , 但在璞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戴昊等资深业内人士看来 , 这一政策无疑将利好研学游业态 。
“其实这两年无论是研学还是实践教育 , 国家政策都是在不断关注的 。 尤其是劳动教育这方面 , 是做了重点关注的 。 学农教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 。 但发展学农教育 , 对基地和场所的要求非常高 , 乡村就是非常合适的一个基地 。 我们从业者也曾讨论过多次 , 如何将农村资源和研学教育、研学旅游结合到一起 。 现在一号文件给出了方向 , 让行业倍感兴奋 。 ”
(图源:摄图网)
据戴昊介绍 , 疫情以来的两年 ,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难度大大提高 。 在不能跨省的情况下 , 各地的乡村振兴项目无疑是让学生就近展开社会实践的优质选项 。 一方面 , 参与实践的孩子可以在此学习接触自然 , 学习劳动技巧;同时也能了解更多乡村文化和发展历程 , 以及国家的政策方向 。
推荐阅读
- 乡村旅游|周宁|连夜出发去感受一场十年不遇的大雪
- 乡村旅游|西安一景区因门票惹争议,性价比低还宰客,令人十分反感
- 旅游业|苗族的银饰漂亮便宜,为何导游不建议买?这些原因是关键
- 乡村旅游|陪着自己看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