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林嘉文:出过两本专著,18岁留遗言后跳楼:未来没吸引力( 二 )


这时台下的同学就有点郁闷了 。
据张姓同学回忆 , “他总是和老师讨论一些其他人听不懂的很深奥的话” , 而且“除了老师 , 没有人理解他说的意思” 。

郁闷的不光是同学 , 林嘉文也有点无奈 。
他曾在课间吐槽同学 , “你们什么都不懂 , 只有张xx懂一点 , 但也只懂一点皮毛” 。
张姓同学开玩笑说 , 虽然“想揍他” , 但他们知道林嘉文说的是真的 。
这确实是尖子生林嘉文的独特之处 , 远超一般人的学术素养使他完全有底气说出这句话 。
中学时林嘉文疯狂迷恋上民族史和宋史 , 利用各种公开的学术资源自学了西夏文 , 积累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 还在网上“勾搭”了几位历史研究人员 。
这些人里就有著名的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岳麓书社编辑胡宝亮等人 。
胡宝亮曾经主编了一本书 , 林嘉文在评论区为其撰写了书评 , 评价很高 。 胡宝亮惊喜之余 , 以为自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 连忙主动找上对方交流思想 。

两人认识一年后 , 林嘉文告诉胡宝亮 , 自己恰好写了一本书 , 想请胡宝亮点评一下 。
胡宝亮心想 , 对面这位的学识水平完全是中年学者那一档 , 说这话大概只是客气罢了 。
因此 , 当林嘉文把《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初稿发给他后 , 胡宝亮看到对方简历上写着出生于1998年 , 震惊到说不出话来 。
而对面的林嘉文还俏皮地表示 , “一定要替我保守年龄的秘密哦!”
胡宝亮看完这本《当道家统治中国》的初稿后 , 肯定了他的学术修养 , 提出自己愿意帮他出版这本史学著作 。
而这时林嘉文才14岁 , 是个下半年才能升入高中的小男孩 。

阴云笼罩下的未来:抑郁症与年少成名的双重压力2014年 , 这本30万字的《当道教统治中国》正式出版 , 轰动了大半个学术圈 。
书中论述了道教对两汉政权的影响和作用 , 并详细阐述了“文景之治”的形成、地位 , 从另一个角度解构了庞大的西汉帝国 。
光是其中引用的注释就达到了6万多字 , 几乎句句都有出处 。
许多研究大半辈子历史的教授学者很难相信 , 这样一本充满了严谨论证和犀利解析的作品竟然出自一位中学生之手 。
他们向出版社和林嘉文本人求证 , 最终确认了作者的真实年龄 。

各种媒体都纷纷涌入 , 一时间“天才少年”被大肆报道 , 各种说法都有 。
有随大流称赞他“后生可畏”的 , 也有阴阳怪气怀疑他“炒作”的 , 还有一些理中客的说法 , 表示可能有人代笔 。
林嘉文曾经请求胡宝亮尽力帮他隐藏真实年龄 , 因为他不希望自己的“年少有为”被舆论曲解成另一种意思 , 影响同年龄段的人 。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林嘉文或者胡宝亮能决定的 。 从出书那一刻起 , 林嘉文就注定了要面对“天才”光环带来的巨大压力 。
2015年 , 已经高二的林嘉文在宋史研究领域又有了新的发现 , 他利用寒暑假时间 , 完成了第二本学术著作《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
【天才少年林嘉文:出过两本专著,18岁留遗言后跳楼:未来没吸引力】
这本书出版时 , 时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的李裕民教授为他撰写了序言 。
李裕民教授与林嘉文相识在2015年7月 , 两人不久就成为“忘年交” 。 李裕民在序言中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 称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 自己见过的最有才气的少年学者 , “未来可期” 。
然而李教授并没有意识到 , 林嘉文背负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 已经患上了抑郁症 。
从2015年上半年起 , 林嘉文遭遇了媒体纷涌而来的各种采访问候 , 和不间断的宣传造势 。
当林嘉文的名字在年轻人中广为传播时 , 他本人却越来越忐忑不安 , 甚至拒绝媒体造势和宣传 。
在接受新闻专访时 , 林嘉文表达了他对舆论的害怕与畏惧之心 。

他说自己害怕那些隐藏在流言蜚语中的无名恶意 , 也担心媒体造出的那个虚幻完美的“林嘉文”不再完美后 , 汹涌而来的大众情绪反噬会吞没自己 。
他更担心人们会根据“伤仲永”的结论给他下定义 , 无端揣测自己 , 捧杀自己 , 最后把自己赶下神坛 。
最重要的是 , 林嘉文有很强的精神洁癖 , 每一本书的出版都会引发他新一轮的精神拷问 , 他从来不觉得自己知道得很多 。
恰恰相反 , 他懂得越多 , 越发现自己的不足 , 产生了强烈的自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