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是1960年代末开始执行的关于限制核扩散的法令 , 该法令禁止所有核电厂使用铀-235作为裂变材料 。 第二次是1970年代初 , 美苏之间爆发的冷战 , 对核武器的需求激增 , 导致当时的政府决定从1974年起逐步取消核电厂的安全标准 , 并且停止向非核能系统提供燃料 , 直到1980年代初才恢复了核燃料供应 。
但由于当时国际社会认识到核电技术已经具备商业化运营条件 , 因此核电项目被迅速推广开来 。
核电池到底是怎么进行发电 , 原理是什么?
核电池与核电站的发电原理是截然不同的 , 核电站这一工作领域的原理是非常繁杂的 。 它是将核能在其运行中为内能 , 经过内能后 , 会像金属的机械原理转化为机械能 , 最后再由机械能加热反应 , 变成电能的过程 。
但另一工作领域下的核电池却不需要这么复杂 , 核电池从一个重要的概念开始:热电效应 。 事实上 , “高大上”的“核电池”是在一个不断衰减的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 这种热能是会进入到下一次的反应之中 , 因此这样就会产生温差 , 再利用热能进行发电的一种设备 。
这里的“热”不只包括水蒸汽和气态物质本身的热能 , 还包括核反应堆内部产生的热量 , 甚至连核废液也可以转换为热能 。 在化学理论中热是可以产生电的 , 准确地说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核定的温度差 , 这样可以产生电流 。 所以它还是需要用到合适的热源和换能器来达到发电的效果 。
核电池的具体发电操作流程是核电池研发工作人员将几根铜丝和铁丝相互间隔的连接在一起 , 组成一个可以流动的回路 。 当这段线路受到外界的加热时 , 纹路中就会产生电流 。
不同的金属 , 在自由电子运动中的能级是不同的 , 在受热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势差 , 然后电流就在在回路中形成 。 这也就是热电效应中的塞贝克效应的运用体现 。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利用热电效应做传感器的例子 。
例如 , 我们每天在厨房时 , 都会使用煤气灶中的熄火传感器 , 当里面的火燃烧时 , 传感器会产生电流 , 如果火焰不小心烧尽了 , 电流就会消失 , 燃气灶的阀门也会因此随之关闭 。 核电池正是利用这一反应 , 在其内部各种能量相互转换 , 最终形成其发电的作用 。
核电池主要使用方式有哪些?
在太空探测领域中 , 核电池应用是最为广泛也是最为适合的 , 因为它们比太阳能电池板寿命长得多 。 例如 , 2012年 , 美国太空研究人员在火星探测器好奇号上使用了多达45公斤的核电池 。 与此同时 , 目前最新型的火星漫游车“毅力号” , 也是使用了和好奇号几乎一模一样的核电池进行开展火星探测工作 。
其实不仅仅是航天领域 , 医疗领域也在大量地运用着核电池 , 只不过其使用技术还不够成熟 , 因此只有少数医疗项目在使用 。 比如医院内用于刺激心脏的仪器起搏器 , 它可以在人体内工作的时间长达十年之久 , 这大大减轻了患者身体的负担 , 同时也免去了高频率做手术的痛苦和时间 。
由于核电池遇到火源会释放污染 , 如果患者逝世后需要火化 , 核电池也跟着随着火化 , 那后果非常危险 , 因此后面这种仪器便被国家要求停产了 。
电池发电真的可以续航一万年?
其实我们根据核电池工作的原理也可以得知 , 核电池发电的整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衰变 , 也就是不断地减弱 。 这也就意味着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 , 核电池内部的能量就会在一个时间段内逐渐耗尽 ,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无法发电 , 因此核电池也会变得像废品一样 。
但就目前的科技水平和进度而言 , 核电池这种装置在航天器上只能维持几十年或几百年 。 这足以满足和满足对核电池的需求 , 而核能电池的寿命也比太阳能电池板长得多 。 但不可能达到人们在网上谈论的一万年 , 希望技术的未来能让这一切很快实现 。
推荐阅读
- 刘学州事件:律师称情节或涉刑;苦命小孩去另个世界吃糖瓜了。
- 26年前捡了条“钥匙链”,却因此失去双腿和左臂,宋学文现状如何
- 核事故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我们需要发展核能吗
- 0.6吨核聚变燃料相当于200万吨优质煤,核聚变诱人,实现却很难
- 中国将在太空计划中开发核能,最新反应堆动力比美国强100倍
- 5000年前的“古城遗址”,现场竟然检测出“核辐射”,专家:“自然现象”
- 嫦娥五号发现的氦-3,100吨够全球使用一年,国外都在向我们索要
- 全球目光看向中国,科学家攻克世界难题,多个国家纷纷上门求购
- 强寒潮打脸全球变暖?不好意思 这才是地球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