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中类地行星的数量可能比我们认为的多 。
被双星光芒掩盖的行星(示意图) 。 双子座天文台 / NOIRLab
宇宙中和地球相似的行星可能比我们认为的多 。 由于技术的局限 , 在以往的观测中 , 我们可能错失了大约1600次发现“第二个地球”的机会 。
人类到目前为止总共发现了4000多颗系外行星 , 其中66%是气体巨行星 , 30%是巨大的岩石行星 , 只有4%和地球相似 。
在寻找系外行星的方法中 , 天文学家最常用的是“凌星法” 。 人们通过观测恒星被行星掠过时产生的微小亮度变化来辨认行星 。
但是如果恒星隶属于一个双星系统 , 情况就不一样了 。 双星由两颗恒星组成 , 且两颗恒星互相围绕对方运行 。 一方面 , 双星本身的亮度就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另一方面 , 伴星的存在 , 也可能会给观测带来干扰 。
最近NASA阿姆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为了确认这一疑虑 , 复核了517颗TESS探测器使用“凌星法”发现拥有行星的恒星 , 结果发现其中有73颗所谓的“单星”其实是双星 。 此外还有29颗此前被“误报”拥有行星的恒星其实也是双星 。
在将TESS探测器在这些双星周围发现的行星 , 和在单星周围发现的行星进行了比较之后 , 研究人员发现TESS虽然有能力分辨出单星周围的大型气体行星、超级地球和小型的类地行星 , 但在双星周围却只能找到大型的行星 , 而且这些行星距离宿主恒星都十分遥远 。
这并不是因为双星周围不存在小型的类地行星 , 而是“凌星法”本身的问题 。 伴星的光芒会掩盖“宜居带”内类地行星的微小身影 , 导致望远镜或探测器难以识别 。
“凌星法”本身就有其局限性 。 它要求行星和其宿主恒星以及地球的位置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 否则就不适用 。 而现在它又被认为难以在双星周围发现类地行星 。 但宇宙中的恒星大约有50%是双星 。 因此我们以前通过“凌星法”发现拥有行星的恒星中 , 也可能有一半左右的双星被误判成了“单星” 。
【我们可能错失了1600次发现“第二个地球”的机会】迄今为止 , 人们通过“凌星法”发现的系外行星有3343颗 。 粗算下来 , 我们可能错失了大约1600次发现“第二个地球”的机会 。
推荐阅读
- 天文科普:何为磁星?一起来解开磁星之谜
- 2600万年转回一次的太阳伴星,或能影响生物灭绝周期?原因何在?
- 宇宙中碳的演化
- 宇宙的边缘究竟在哪里
- 星云是孕育恒星的地方,几百万颗新恒星在这里诞生
- 外星人如何联系我们?美国解密文件:外星人会主动联系,但需活着
- 地球这么大,又这么重,它这么重不会掉下去吗?
- 大撕裂理论:167亿年后宇宙终结,地球将在宇宙终结前16分钟毁灭
- 一文带你了解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应用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