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前传,美国曾计划打造自由号空间站,外形像星际之门?( 二 )



有穹顶舱

双层对接舱

俄罗斯科学号的双层对接舱
然而这种多层桁架设计和纯桁架挂舱式构型 , 技术实在太过复杂、费用极高、风险也很大 , 连NASA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搞定 , 再加上许多人的反对 , 所以从1984到1994年10年间 , “自由”号空间站方案一变再变 , 不断简化 , 最终定下的方案与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很类似 , 采用单根桁架设计 。

原先的方案

后来简化的方案
实际上 , “自由”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一样 , 是个多国合作的太空项目 , 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日本的“希望”号实验舱、加压货舱、舱外暴露平台和固定式机械臂 , 与后来的国际空间站的日本部分完全一致 。 而在日本舱的旁边 , 则是欧洲的实验舱 , 与现在的哥伦布舱基本相同 。

日本部分和国际空间站一模一样

当然 , 从“自由”号到国际空间站 , 最大的变化就是俄罗斯的加入 , 这是因为苏联解体之后 , 美俄从敌人变成了合作伙伴 , 俄罗斯在空间站领域几十年的积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比如原先给“和平”号空间站准备的舱段 , 被直接用在国际空间站上 , 俄罗斯还向俄罗斯订购了国际空间站第一个舱段“曙光”号 。

国际空间站原始三舱
至此 , 美国的“自由”号空间站正式进化成国际空间站 , 由纯桁架挂舱式构型 , 变成了既采用了类似“和平”号的积木式构型 , 又采用了桁架挂舱式构型的“混血儿” 。 而美国层准备将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 , 意思是“第一个” , 可是俄罗斯之前都发展10个空间站了 , 这个“第一”有点名不符其实 , 所以最终“阿尔法”只用于国际空间站的呼号 , 它到今天连一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 , 一直被外界称为ISS 。
【国际空间站前传,美国曾计划打造自由号空间站,外形像星际之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