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这两个“隐性”的基本面,决定着所有基本面产生的最终影响。


期货这两个“隐性”的基本面,决定着所有基本面产生的最终影响。


文章图片


期货这两个“隐性”的基本面,决定着所有基本面产生的最终影响。


文章图片


期货这两个“隐性”的基本面,决定着所有基本面产生的最终影响。


文章图片


最重要的基本面有两个 , 都不在传统基本面的分析范围之内 。 恰恰是这两个“隐性”的基本面 , 决定着所有基本面产生的最终影响 。

◇  1、预期面
期货不是简单的商品 , 是“期”货 。 我们所交易的都不是现货商品 , 而是远期的标准化合约 。 例如在2008年6月 , 我们可以交易2009年1月的黄豆 。 2008年6月黄豆的现货价格 , 市场是可以知道的 , 而到2009年1月实际黄豆现货的价格 , 谁也不知道 。 所以本质上 , 期货交易的是预期面 。
一旦有了基本面分析 , 市场会把不属于现在这个时间的事情提前发生 。
例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 交战前 , 交战国双方的商品期货 , 在战争升水预期下上涨 , 特别是金属、能源期货(主要是铜和原油)带动全球相应商品期货上涨 。 国际(美国)原油期货从02年11月中就开始快速上涨 , 从当时最低点24.80美元/桶一直涨到战前03年2月27日的最高点39.99美元/桶 。
当很多人开始意识到战争爆发可能会导致商品大涨 , 大量买进原油的时候 , 原油价格却掉头直下 。 随着战争日期的临近、战争局势的日益明朗化 , 原油反而下跌得越加厉害了 。 03年3月20日美伊战争爆发 , 就在战争爆发前的一个星期(即03年3月13日) , 国际(美国)原油期货急速下跌 , 并在战争打响之后仍稍有下探 , 后反复盘整 , 创下了当时的阶段低点 。

美国原油期货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走势
打仗要用石油 , 也许连小孩子都懂 。 可为什么开战在即 , 却是跌得最快的时候?如果从基本面分析 , 这样的走势是找不出任何合理解释的 。
其实这都是由于“预期面”的缘故 。 因为有即将战争的可能 , 大量资金进场做多 , 价格就“预期”先涨了起来 。 等到真正要开打的时候 , 市场又发现事实上对战争所需原油的预期过大了 , 所以之后出现大幅度的下跌 。
类似的例子很多 , 比如2008年1月—2月的雪灾 。

中国白糖期货0809合约2008年初走势
2008年1月2日开始降雪 , 大雪主要出现在1月10日—20日 。 当时糖期货经历了长时间的盘整 , 刚刚突破盘整区的下沿 , 结果探底后马上开始暴涨 。 一般认为 , 南方雪灾冻死或破坏了大量甘蔗 , 预计今年甘蔗会减产 , 价格将持续上涨 。 结果到了2月底 , 雪灾基本结束 , 实际对甘蔗造成的影响有限 , 糖的价格就开始凶猛地下跌 , 还创出历史新低 。
期货是“期”货 , 基本面分析起来为什么总是似是而非?因为研究现在的东西和将来的东西是有差异的 。 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走势的是市场预期 , 而不是情况本身 。
2、资金面
最重要的基本面是资金面 。
虽然把资金面归入基本面有些许勉强 , 但归到技术面会更勉强 。 这里要注意一点:如果资金面处在不确定的变化之中 , 一切基本面的影响都可能会被扭曲得面目全非 。
市场对价格的反映 , 有时候是提前的 , 有时候是滞后的 。 技术图形上没有“一定”的走势 , 原因就在于市场的每个主体都在对市场产生影响 。 而市场在各个时刻、各个价位都有成交 , 说明市场在任何时刻都有分歧 。 每个人的交易方式不一样 , 选择的时间、点位和仓位都不一样 , 承受的风险也不一样 。 而且就同一个人或同一笔资金 , 交易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 有时候 , 一个偶然的小事件也可能产生“蝴蝶效应” , 导致一波大行情 。
2004年10月13日 , LME铜价一夜之间暴跌幅度超过10% , 一天就跌去之前整整一个月的暴涨走势 , 创下历史最大跌幅 。 而当时国内的铜价则是连续3个跌停板 , 也就是说如果前一天满仓买铜的人 , 不需经任何的过程 , 直接就被判了死刑 。

伦敦铜2004年底走势
投资评论家最喜欢做的事情有两个:
一个是用已知的基本面做原因 , 去得出未来的走势结果;
另一个是用已知的过去的走势为结果 , 去找出未知基本面的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