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玛|彪马“改名”,三大运动巨头“卷入”NFT( 二 )


老大耐克重金投入、老二阿迪交友广泛 , 连“不三也不四”的亚瑟士都占着第一家发布NFT球鞋公司的名号 。 2021年7月中旬 , 亚瑟士在OpenSea上线9款NFT球鞋 。
虎嗅观察到 , 亚瑟士的NFT球鞋虽然比耐克低很多 , 许多是0.2以太坊(3386元) , 但依然是比普通的亚瑟士实体鞋要贵不少 。
亚瑟士NFT球鞋
其他品牌都走出了自己独特的NFT发展之路 , 在这种情况下 , 彪马也开始寻求变化 。
改名 , 向年轻人聚集地“进军”
为了和其他国际运动品牌区别开来 , 彪马首先想到的是在自己的品牌Logo上做文章 。
无论是耐克、阿迪 , 还是安德玛、亚瑟士 , 他们的logo都是一些符号 , 虽然胜在简洁 , 但并没有任何具象的意义 。 而彪马则不同 , 它的logo本身是一只猎豹 , 它代表了更快速度 。
在改名之前 , 彪马便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一些猎豹等猫科动物的NFT , 并形成一个“博物馆”的形式供人浏览 , 让人印象深刻 。 其中包括:Gutter Cat #1110、Lazy Lions NFT、Cool Cats NFT和Kuddle Koala NFT等 。
目前 , 无论是国外的NFT平台 , 还是国内蚂蚁和腾讯推出的数字藏品平台 , 都流行将每个人或者公司收集的NFT集成为一个“博物馆” 。 大量Web3用户喜欢看别人收藏的作品 , 通过对其他人收藏作品的认可 , 而对品牌进行认可 。
以作者为例 , 虽然在蚂蚁集团推出的NFT平台鲸探上只拥有两个NFT(数字藏品) , 但是已经有将近20名粉丝 。 据观察 , 许多NFT爱好者已经购买了数十个 , 并且专门设计了自己的“NFT博物馆” , 将自己的数字藏品供大家欣赏 。
国内某数字藏品平台
NFT平台 , 正在成为新的社交场所 , 这也是为什么耐克、阿迪、彪马都不愿意放过这个新的机会的原因 。 只要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 , 运动品牌都不会放过 。
通过收集猫科动物NFT , 彪马一方面在推特上吸引了那些NFT和Web3爱好者 , 目前彪马在推特上拥有180万粉丝 , 这一数字仍在增长当中;另一方面 , 通过对猫科类动物NFT有选择性收集 , 将用户对品牌的认知进行进一步加深 。
彪马在NFT玩法上的另一个突破便是“改名” , 将此前的PUMA改为“PUMA.eth” 。
通过在推特上改名、该介绍 , 从而宣布自己对加密和Web3世界的态度 , 是一种很常见的方法 。 此前 , 红杉资本就在推特上将自己的愿景给改了 , 从帮助有冒险精神的人创建伟大的公司 , 改成:“从想法到落地 , 我们帮助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打造伟大的DAO 。 ”然而在国际运动品牌公司中 , 彪马通过购买ETH域名的NFT , 并改名的方法还是第一次 。
其他拥有ETH域名的公司包括百威啤酒 , 它以30ETH的价格收购了Beer.eth 。 值得一提的是 , 彪马(Puma)在.eth排行榜中排名第13位 , 该排行榜通过粉丝数量列出了最受关注的.eth名称的Twitter帐户 。
无论是彪马、百威 , 亦或是红杉资本 , 他们改名的目的 , 最后都指向了他们的目标服务对象 。 红杉资本目前已经将资金中的25%投入加密领域 , 它认为服务的对象或许将从初创公司变为DAO 。 而彪马和百威服务的则是个体 , 他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向NFT及Web3领域聚集 , 所以他们也积极布局这一领域 。
Opensea用户数
根据DuneAnalytics数据 , 截至2022年2月24日 , 仅Opnesea上的NFT用户数量就已超过134万 , 从上图可见 , 这一用户数字仍在快速增长中 。 而有消息称 , 蚂蚁集团推出的NFT数字藏品平台用户数量也超过了500万 。 据虎嗅观察 , 腾讯推出的NFT平台用户数量也十分可观 , 根据其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 , 每个NFT系列作品都能引得超过10万人争抢 。
大量的新兴用户买单 , 也让运动品牌巨头们不断在NFT领域加注 。
如今 , 彪马不仅在LinkedIn上发布岗位 , 招聘对NTS、Metaverse和DAO有深入了解的“文化创新经理” , 还赞助了一些拥有许多粉丝 , 并且涉足区块链的体育明星 , 比如Lamelo Ball、Stephen Curry、Michael Jordan等 。
一场预谋已久的“文化战争”
一名业内人士曾向虎嗅表示:目前国内已有大大小小超过百家NFT数字藏品平台 , 仅作者接触过的NFT平台就超过30家 , NFT系列更是数不胜数 。 而能最终留下来的 , 可能不到1% 。
这很像2010年互联网时代的“千团大战” , 当时做团购类的企业有5000多家 , 而到了2014年仅剩100多家企业 , 到如今只剩美团等为数不多的企业 。
目前来看 , 最有名的一些NFT , 比如Cryptopunks、无聊猿(BAYC)等都各自有自己的文化属性 。 Cryptopunks背后参考了安德·沃霍尔的艺术思考 , 也通过不同肤色和头像反映了全球各类种族 。 而无聊猿背后的团队也是如此 , 其创作者是华裔女孩 , 背后团队也是来自不同肤色 , 每一个猿猴都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审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