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中,如何使用能力出众的编外临时合同人员?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如何使用能力出众的编外临时合同人员?这个有什么客气的,使劲用呗,不用白不用,用了不白用 。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基本上都是由人社部门统一招聘,分配各单位使用,甚至是指定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各单位使用 。比较常见的还有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申请,由人社部门委托自行招聘使用,比如消防机构、医疗服务机构等 。

这些编外人员的工资,多是由地方财政统一供养,按照地方财政状况,制订统一的供养标准,定期不定期进行调整增加,调整的频率极低,增加的幅度也不大,和正式职工没法比 。这几年社保执行力度大,编外人员的五险一金有了保障,工资总额也增加了不少,但到手的工资短期内不增反降,主要就是有一部分缴了社保费用了 。劳务派遣工就不一样,他们的工资和社保都是由劳务派遣公司支付,社保多缴的是“三险一金”,还不能按时足额缴纳,用人单位根本不管这些 。


机关事业单位中,如何使用能力出众的编外临时合同人员?

文章插图

【机关事业单位中,如何使用能力出众的编外临时合同人员?】编外人员到岗后,是根据个人能力和单位工作需要,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使用,一般情况都是分配到后勤服务岗位,但专门招聘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例外 。也有招聘的岗位是后勤服务岗位,不排队能力出众,在办公室或者业务股室,和正式职工干一样的工作 。比如常见的例如代课教师、医护人员等 。身边有一个电视台的编辑,其水平是专业级别的,是专业院校专业编导,其工资收入不及正式职工的一半,工作却是正式职工的数倍,他掌握的技能,正式职工听都没有听过,但不影响正式职工按资历拿工资,也不影响拿临时工工资的他天天加班,还没有加班费 。

事实上,在机关事业单位,尤其是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许多临时聘用人员,干的工作比正式职工还辛苦,专业技术能力也不差,单位非常愿意使用这些招聘的编外人员,因为不用考虑前途、发展等问题 。正式职工如果受重用,领导还要考虑优秀评选、表彰奖励、前途发展等问题,而编外人员这些一概不用管,给按时报点差旅费,年终给一点点奖金,就已经是好领导了 。转正是不可能的,多增加工资单位也没有这个权利,额外增加的也就这些福利了 。


机关事业单位中,如何使用能力出众的编外临时合同人员?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依据目前的体制机制,很难最大限度发挥非编人员的作用,大量非编人员目前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处境,至多是完成本职工作,不会花太多心思去创新或加班 。即便被逼着去做,多数是心不甘情不愿,或多或少会有抱怨 。原因很简单,因为干了没价值 。

第一,工资待遇不会涨 。机关事业单位的非编人员基本上是聘用人员,要么是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待遇按照一定标准核发,几乎是正式在编人员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本身比较低,且常年固定,很少有增加 。干多干少一个样,自然不会有人尽全力 。

第二,不能转正和提拔 。机关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临时工”,没有编制,不能转正,更不能提拔,因此工作起来缺乏成就感、归宿感,干好干坏一个样,能动性明显不足 。

在职场,用好一个人不外乎两种手段:名和利 。体制也不例外 。可现实是,这两样东西在体制内受各种条条款款限制,很难给予非编人员 。没有了名和利的激励,想让合同工、临时工有多卖力,几乎就是一句空话 。

其他网友观点

逢进必考是国家的铁律 。真的能力出众大可去参加考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