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嗨起来
但这里并不是简单的玻璃纤维 , 而是做成了这种楔形结构 。 当声音传到这些玻璃纤维时 , 它们会把声音“劈碎” , 然后碎片化的声音在这些玻璃纤维缝隙里面传播 , 被吞噬干净 , 所以 , 这个房间几乎可以阻断99.99%的回声 。
楔形材料吸声原理
在这里面说话是什么感觉?我们平时说话 , 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回声存在 , 这在屋子里面比较明显 , 而野外就比较小 , 所以房间内说话声音会大一点 , 但是这个房间可是几乎100%的吸收声音啊 , 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首先是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说话的时候 , 只是会觉得声音比较干脆 , 没有拖沓 , 但是如果你眼前一个人站在你几米远 , 背着你说话的话 , 你几乎就听不到任何的声音 , 因为他的声音都被吸收了 , 传到你耳朵的微乎其微 。
听不到
其次你自己大喊大叫的时候 , 也会发现自己的声音有点扭曲变形 , 感觉像是耳朵被鞭炮炸过一样 , 听不到很清楚 , 当然这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 , 这个房间最可怕的是 , 当你一个人呆在里面的时候 , 甚至这还变成了一种挑战 , 只要成功 , 还能获得证书!
房间内部
普通人能坚持多久?奥菲尔德实验室除了平时在这里测试各种音响设备的效果之外 , 还开放了两种付费的参观挑战模式 。 其中一种是导游带着你进去参观 , 同时导游为你进行一些讲解和陪你一起完成一些声学小实验 , 感受绝对安静的神奇之处 , 但是需要付费 , 每人125美元 , 而导游的费用当然需要你自己支付 , 共计250美元 , 合人民币约1580元左右 , 而能够呆在消声室里的时间只有短短的20分钟 , 有点小贵 。
第二种则是大名鼎鼎的挑战模式 , 就是你一个人进去 , 不能携带任何电子或者发声设备 , 就呆在屋子里面 , 看自己能够坚持多长的时间 , 其中有关灯以后的全黑模式和开灯的光亮模式两种 , 这种挑战的价格是600美元每小时 , 合3800元 。 无论是否成功都不会退钱 , 不过对方会给你制作一张记录了你坚持时间的证书 , 供你发朋友圈炫耀炫耀 。 不过微软另外修建的挑战房间据说是给奖金的 。
但很遗憾的是 , 这么长的时间了 , 截止2021年8月的最新公布数据 , 这个房间最长坚持时间只有2个小时 , 基本已经是普通人的极限了 , 再继续下去很多人可能都会出现一些精神上的异常了 。
数据来源——奥菲尔德实验室官方网站
这里必须说明下 , 如果你在头条搜索:世界上最安静的房间 , 会有大量的文章 , 里面基本都说没人能够撑过45分钟 , 但实际都是以讹传讹 , 没有做过考证的伪消息 。
挑战时间已经到了50多分钟
不就是一个没有声音的房间吗?为什么坚持不下去?
在房间里是什么感觉当你刚刚进入实验室的时候 , 你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耳鸣 , 这是你的耳朵突然到了极度安静的环境中 , 没有适应过来的表现 , 同时你的耳朵开始充血 , 耳朵感觉被堵住了 , 耳膜被挤压 , 类似于你在游泳池的感觉 。
这是因为人体的自我调节作用开始工作了 , 因为你突然到了一个极度安静的环境中 , 习惯于随时接受各种声音的大脑突然接收不到任何信息 , 于是就会认为你可能出现了耳聋的症状 , 于是大脑开始调节血液循环和中枢神经 , 增大你耳朵的“接收功率” , 但你耳朵其实并没有出问题 , 于是就会出现上面的不适症状 , 如同你坐车晕车是大脑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一样 。
大脑开始调节
之后 , 你就会慢慢处在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中 , 此时以前你根本听不到的一些几分贝的声音传到了你的耳朵里面 , 你能够听到你每一次心跳的声音 , 甚至是胸腔随着心脏跳动的声音 , 每一次呼吸和肺部扩张的嘶嘶声;慢慢地你能够听到你每一次咽唾沫的声音 , 你的胃蠕动的声音 , 你的胃酸腐蚀食物的声音 , 肠道消化食物的声音;再之后 , 你还能够听到你的血液一波一波被泵出心脏 , 在身体内部流动的声音 。
而如果这个时候你走两步的话 , 你能够听到你的骨骼摩擦的声音 , 你摆头时的颈椎发出的声音 , 可以说这个时候你就如同一个人体检测仪一样 , 能够关注到你身体内部运行的声音和有问题的地方 。
做个体检吧
而且更可怕的是人体的各个感觉是相互影响的 , 在你听力极端强化依然听不到声音的时候 , 你的大脑就会尝试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信息 , 于是你的触觉会变得更简单的敏感 , 神经会变得更加的敏锐 , 当然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 你无法感受到任何不一样的东西的存在 。
推荐阅读
- 古老而复杂的蚂蚁
- 通过啄木鸟,研究天体生物学进化
-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将实现可回收?
- 人类和猩猩可以产生后代吗?女科学家以身试险,精神让人佩服
- “昙花一现”盘点十大寿命最短的动物!
- 宇航员上太空为什么要带手枪?带手枪防谁?手枪在太空中管用吗?
- 月球车是如何运行的,80米的距离,玉兔二号为何要走两三个月?
- 为了规避种族歧视,吉普赛娥改名为海绵娥
- 蜜蜂偏爱“咸”花蜜!研究:昆虫更愿意为添加钠的植物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