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破冰船漂流389天后宣布噩耗:北极正在死去,原因何在?( 二 )



此外 , 一开始人们预计本次航行的时间最少会有两年 , 但是仅仅389天 , 极星号破冰船就已经抵达了预设的终点 。 尤其是前文中我们所说的 , 借助冻在冰层中的状态 , 随着坚冰一路“漂流” 。 从前北极的冰层密集且坚硬时 , 漂流的速度不可能这样快 , 而如今随着海冰的减少 , 冰层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连缀成片 , 没有了阻隔 , 漂流的速度自然就变快了 。

从前人们在地图上标记的处于永久冰封中的“死亡航道” , 也在2007年时 , 就已经“自动”打开了 。 种种现象都显示 , 北极正在全球变暖的态势之下 , 逐渐迈向死亡 , 温度就好像是“慢性毒药” , 不断地侵蚀着这片原来被冰封的地方 。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 , 北极的海冰将会完全消失 , 届时人类的船只将会在北冰洋中畅行无阻 , 可是死亡的北极又会让多少曾经在这之上安家的动物流离失所呢?

如果说破冰船的旅程被大大缩短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 那么这些年来科学家对北极海冰的数据监测 , 或许能够直观的向我们展示北极的“死亡过程” , 以及它的“死亡速度” 。
北极海冰的异常变化
上文当中提到过北极与南极的不同之处 , 就在于它的主体部分是北冰洋 , 过去我们看到的“大陆”实际上是北冰洋洋面被冻结的海冰形成的巨大冰层 。

科学家们搭乘的极星号破冰船就曾顺着这些海冰进行漂流 , 而根据人类对海冰持续监测的数据来看 , 北极地区的海冰覆盖面积呈现“震荡下挫”的趋势 , 更恐怖的是 , 这种趋势难以逆转 。
综合各项数据来看 , 即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 , 北极海冰面积年平均都在1250万平方公里上下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 , 北半球海冰面积迅速减少 , 至90年代中期 , 海冰面积仅约为1160万平方公里 。

可见 , 北极的海冰面积确实处在“直线下跌”的状态 , 并且这一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 罪魁祸首就是“全球变暖” 。 尤其是到了夏季时 , 北极的气温会再度飚红 , 文章开头所说的38摄氏度就是最好的证据 , 在这样的气温下 , 哪怕北极的海冰有3米厚 , 也抵挡不住炙烤 。

科学家根据过去北极海冰的减小趋势 , 进行了仔细研究 , 建立了相关的模型 , 试图预测北极的“未来” 。 当时人们还寄希望于哪怕浮冰面积小 , 但是好在北冰洋面积大 , 不可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就让海冰完全消失 。 可是模型的预测却显示 , 北极的死亡进程只会不断加快 , 最终北极冰帽或将完全消失 。
参与研究的挪威科学家OlaJohannessen认为 , 碳排放的增加会加快北极冰层消融的速度 , 并表示:在本世纪的末期 , 北极圈在夏季的时候将不再会有冰雪存在 。

所以 , 北极海冰的消失速度就足以说明眼下北极的情况有多严重 , 过去大家可能都觉得 , 北极海冰彻底融化是天方夜谭或者是科学家的杞人忧天 。 当血淋淋的事实和无法反驳的数据摆在我们眼前时 , 人类就该意识到 , 世界正在发生变化 , 这种变化刚开始很“微小” , 可持续下去总有一天会反作用于人类 。
确实 , 我们作为普通人 , 第一无法像科学家那样坐上破冰船去一睹北极风光 , 第二北极与我们之间的距离确实有“十万八千里” , 即使发生变化也很难直观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

可这并不是大家选择“事不关己 , 高高挂起”的理由 , 要知道人类可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 , 在察觉到“北极灾难”正在上演时 , 我们应该未雨绸缪 , 想想怎么拯救那些生活在海冰上的生灵 。 毕竟当它们失去了落脚的地方 , 那么等待它们的结局就是死亡 。
无家可归的“北极居民”
大家应该对这样一张图片印象深刻 , 一头雪白的北极熊站在一块海冰上 , 周围满是破碎的“海冰” , 这些海冰之间搁着海水 , 无法相连 。 昔日完整的冰层已经不复存在 , 伫立在海冰之上的北极熊好像知道自己即将失去家园 , 但无能为力的它也只是静静地看着“远方” , 或许它此时正在回忆北极过去的模样 。

这些图片似乎在提醒我们 , 在人类的影响之下 , 北极原住民的家园已经变得满目疮痍 。 如果说 , 冰层的消失会让北极熊无家可归 , 那么在冰层彻底消失之前它就要面对“饥饿”的威胁 。
北极熊的战斗力很强 , 有时会被人们称为“陆地最能打的生物” 。 过去它的强悍能够帮助它成为北极的霸主 , 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 , 即使北极熊的武力值再高 , 也难逃“无食可吃”的境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