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二 )


?盘点丨2021年干细胞疗法在治疗糖尿病中临床研究成果进展 , 离临床又迈进一步

图源:Clinicaltrials.gov , 2022年03月11日


近些年来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也在陆续开展 , 但其中有些试验正在进行中 , 致使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数据相对缺乏 。 表2总结了已发表的UC-MSCs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数据 。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代谢性疾病 , 长期血糖增高 , 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 , 常见糖尿病导致的病变有 ,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变等 。

延伸阅读:前景可期! 干细胞疗法在九大糖尿病并发症方面临床价值 , 值得关注!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并发下肢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足部感染、足部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破坏 。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 , 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 , 血管容易形成血栓 , 并集结成斑块 , 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肢端神经损伤 , 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 , 引发溃疡、水肿、腐烂、坏死 , 形成坏疽 。

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显示 , 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归巢及释放细胞或生长因子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 ) 来促进溃疡愈合 , 对糖尿病足的治疗能发挥一定的疗效 。

推荐阅读:两个案例分享丨干细胞治疗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截至2022年3月11日 , 目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试验有26项(clinicaltrials.gov) , 大多数正在试验中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是一种由高血糖和糖代谢异常引起的多因素微血管疾病 。 发病机制与年龄、文化程度、血压、血糖和遗传因素有关 。 目前传统干预方法是手术干预 , 但术后均易产生副反应 , 效果不尽人意 。

研究发现 , 干细胞可通过归巢至损伤部位、分泌细胞因子 ( 如神经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等 ) 以及分化为视网膜神经干细胞等方式缓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截至2022年3月11日 , 目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试验有4项(clinicaltrials.gov)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 (DN)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肾病大血管并发症 , 是一种难治性肾病 , 高糖诱导的炎症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
大量的基础实验表明 ,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EGF表达 , 抑制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如IL-6、MCP-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和IL-1β等表达 , 对DN大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
推荐阅读:未来可期丨15例临床案例证实干细胞移植疗法对糖尿病肾病的潜力

MSCs及其分泌的外泌体对高糖诱发的足细胞、肾小管间质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EMT) 起到延缓作用 , 且对DN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 因此 , 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DN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截至2022年3月11日 , 临床试验开展了7项(clinicaltrials.gov) , 目前全部都在招聘受试者当中 , 但都还未发表结果 , 故干细胞治疗DN的临床运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