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恐龙就去世还成为了“鳄鱼之神”?


吃完恐龙就去世还成为了“鳄鱼之神”?


文章图片


吃完恐龙就去世还成为了“鳄鱼之神”?


文章图片


吃完恐龙就去世还成为了“鳄鱼之神”?


文章图片


吃完恐龙就去世还成为了“鳄鱼之神”?


文章图片


吃完恐龙就去世还成为了“鳄鱼之神”?


文章图片


吃完恐龙就去世还成为了“鳄鱼之神”?


文章图片


一亿年前的鳄鱼 , 竟能吃掉当时的“地球霸主”——恐龙?

还真有条鳄鱼 , 不仅吃了头恐龙 , 还和它一起变成了化石——并且 , 在约一亿年后 , 被古生物学家发现了!这具信息量很大的鳄鱼化石 , 腹腔中竟藏着几根恐龙的骨骼化石 。
这条勇猛的鳄鱼 , 也因此为它所在的物种赢得了一个霸气又中二的学名 Confractosuchus sauroktonos , 直译成中文就是——破碎的鳄鱼之神·恐龙杀手!


场景复原图 | Julius Csotonyi
层层解密 , 还原案发现场

这块化石出土于澳大利亚温顿化石群 , 来自白垩纪晚期森诺曼阶 。 鳄鱼腹腔中的骨骼化石表明 , 它最后的晚餐很可能就是恐龙 。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侦探们古生物学家们从化石的蛛丝马迹中 ,尝试还原当时的现场 。
主角一:化石的主体“恐龙杀手鳄”
这条恐龙杀手和今天的鳄鱼有着相似的头部 , 但从形态特征来看 , 它无法被归类到任何一个已知的属或种 , 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 它与现存鳄鱼一样 , 都属于真鳄亚目 , 可以说是现存鳄鱼的近亲 。
虽然下半身几乎完全粉碎 , 无法还原 , 但根据头部比例 , 我们可以算出 , 鳄鱼的身长在2~2.5米左右 。 这样的体型 , 不论放在今天还是一亿年前 , 都算不上一条很大的鳄鱼 。

此次发现的化石的3D还原图 , 其中红色的部分为腹中内容物 | White et al.
主角二:腹中的恐龙骨骼化石
古生物学家根据一截股骨推测 , 鳄鱼腹中的倒霉恐龙属于鸟脚亚目 。 鸟脚亚目恐龙有一个显著的解剖学特征:其股骨上侧有一个尖锐突出 , 学名为“第四转子(4th trochanter)” 。 根据第四转子的具体位置、大小和形状 , 考古学家们还排除了它是禽龙这种鸟脚亚目的可能性 。
根据股骨的直径 , 科学家还推测出了恐龙的重量 , 大概只有1~1.7千克 , 甚至没有一只鸡那么重 。 这么小的体型 , 加上未发育完全的脊椎骨 , 古生物学家判断这是一头青少年恐龙 。

鸟脚亚目 , 左二为禽龙|John Conway
作案手法
恐龙右股骨的断裂方式 , 以及左股骨上“V”字形下凹的齿印 , 说明鳄鱼很可能先突袭恐龙 , 咬住后肢 , 让它无法逃脱 , 再将腿撕扯下来吞吃入肚——伏击捕猎 , 然后肢解吞食 , 这也是现代鳄鱼的捕食方式 。

恐龙残留在鳄鱼腹腔中的骨骼部分 , 其中o-s为左股骨 , t-x为右股骨 , r中股骨上的凹陷被认为是鳄鱼的齿痕 。 | White et al.
还有一种可能性:鳄鱼可能是在恐龙死后 , 直接吞了它并进行咀嚼 。 这样的话 , 股骨处的断裂可能是咀嚼造成的 。
由于化石保存不完整 , 加上挖掘时的损坏 , 恐龙真正的死因 , 只能存疑再议 。 不过 , 这还不是这具罕见化石让古生物学家兴奋的全部原因 。
抓住鳄鱼的胃 , 揭开古老食谱

此前 , 人们发现的古鳄鱼化石 , 腹腔内大多没有残留物 。 我们只能通过找寻其他化石上疑似鳄鱼的齿痕 , 或是观察鳄鱼头骨的形状 , 来推测当时鳄鱼的食谱 。 例如白垩纪时期最为著名的鳄鱼恐鳄 , 这是史上体型最大的鳄鱼之一 , 体长约11米;科学家猜测 , 它的食物应该是类似大小的恐龙——但这也只是根据它的体型进行猜测 , 但并没有直接证据 。

恐鳄化石 | Daderot / Wikimedia Commons
科学家分析 , 以往鳄鱼化石没有留下食物残骸这一点 , 或许就是一种提示:一亿年前的鳄鱼很可能已经像现代鳄鱼一样 , 具备了超强胃酸 。 因而 , 很少有猎物能完整地在鳄鱼腹中 , 待到它们被化石保存的那一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