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公司通过个人银行卡支付工资被罚!这种转账方式别再用了!( 二 )


这样一来 , 必须从我公司对公账户将这笔款打入老板个人账户 , 再从老板个人账户将这笔款打入客户个人账户 , 可以这样做吗?
要是你 , 你会怎么做?
最为安全的做法就是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 将款项原图退回 。
金三启用以来 , 已经有很多企业因为历史资金流水不明 , 被系统通过税务申报的数据排查出了问题 , 有虚开发票用来抵税的 , 也有压根没有入账的不明收支 , 都被要求补缴税款几十上百万 , 不补?就等着税局的人上门来搬账本吧!
再次提醒老板和财务:公司的业务往来一定要按照规定走公帐 , 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想着走私账偷逃税款 , 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 , 哪有不湿鞋 。
03
这样发工资 , 就是偷税!



广东省鹤山市地税局稽查局对当地某制造企业进行个税稽查时发现该企业在2014年-2016年期间 , 通过非法冒用他人的个人身份信息的方式 , 虚列10多名企业人员 , 虚增工资费用60多万元 , 以此偷逃个人所得税20多万元 。
该局依法对企业作出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 , 并处罚款共计40多万元的处理决定 。
场景分析
从本案可以看出 , 企业通过虚列人数、虚增工资的方式虚增薪资费用 , 并分摊高薪员工的薪水 , 为企业达到增加税前扣除 , 减少利润进而少交企业所得税 , 并为高薪员工“节约”个税 , 正可谓打着“一箭双雕”的如意算盘 。
这类操作特点明显:大部分员工的工资都在起征点上下徘徊 , 企业平均薪资值也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 除此之外 , 尽管员工薪资的银行支付总流水跟申报的税后总金额一致 , 但是给银行发的付款指令却跟申报人数不符 , 银行流水明细跟工资表不匹配;员工参保人数跟个税申报人数也对不上 。
这类企业以为银行、社保、税局信息不通畅 , 又加之违法成本低 , 于是企图两头隐瞒、蒙混过关 , 心存侥幸 , 自认为手段高明 , 税局难以发现 。
风险分析
这种“避税”方法 , 属于知法犯法 , 情节严重 , 性质恶劣 。 法律势必对于这种行为给予严惩!
1、企业虚增费用、虚假申报、少缴企业所得税款 , 该行为以偷税论处:
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 , 纳税人在帐簿上多列支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 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 , 属于偷税 。 对纳税人偷税的 , 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 , 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 ,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2、企业作为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的风险:
企业帮助员工偷逃个税 , 也存在着被处以偷税罪的风险 。 税收征管法规定 , 扣缴义务人在帐簿上多列支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 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 , 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 , 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 ,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 , 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 , 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
刑法对逃避缴纳税款罪(取代了以前的偷税罪)做出明确的规定 ,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 , 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并处罚金 。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 , 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 , 数额较大的 , 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 , 未经处理的 , 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
3、会计人员的风险:
会计法规定 , 会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 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 构成犯罪的 ,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会计有前款行为 , 尚不构成犯罪的 ,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 , 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 , 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中的会计人员 , 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
4、企业非法利用他人信息的风险:
企业未经同意擅自利用他人信息 , 并且将信息用于非法得利 。 这一行为既不道德更不合法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 , 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 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 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 , 有违法所得的 , 没收违法所得 。 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实施犯罪活动的 ,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