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交广会客厅|“找茬”能手

交广会客厅|“找茬”能手
一间100多平米的办公室 , 20台电脑 , 一群平均年龄仅有31岁的青年职工 , 是呼和浩特供电段数据分析工区的办公地点 。 他们以敏锐、细腻和坚韧 , 默默为电力机车和接触网的安全运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这个工区主要担负着6C系统的分析工作 。 这套系统可以将拍摄的接触网和电力机车受电弓主要部件高清图片实时传输到段数据分析中心 , 先由分析员对图像信息进行比对、找出疑似故障位置 , 再反馈检修部门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与处置 , 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
一双不知疲倦的手:每天点击鼠标数万次
为更好的保证2022春运期间接触网线路质量 , 工区加大了4C装置的分析频次 。 4C装置全称为“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 , 它以自轮运转设备为平台 , 通过搭载32个摄像头和检测设备 , 实现对接触网进行多角度高清拍摄 。 2根接触网支柱间可以拍76张照片 , 用时仅3秒 。 每次检测数据量达到130个G , 包含影像图片60000余张 , 每张图片中有管帽、螺杆、开口销等零部件50余种 。 在8小时的工作时间内他们每人平均要查看近万张影像图片 , 在短时间内用鼠标不停点击重要部位放大进行查看分析 , 一天下来眼睛酸涩手指僵硬麻木是常有的事 。 为此 , 工区班组党支部书记付治兴开展了“两个一”制度 , 即上午进行一次课间操活动 , 下午进行一次眼保健操 , 帮助职工缓解疲劳 , 更好的投入工作之中 。
一双“火眼金睛”:从万千图片中准确找出故障
从6C设备采集到的接触网设备图像都是黑白立体图 , 部件多、角度各异、信息量大 , 有时再加上灰尘、积雪等干扰 , 有些故障信息显示到电脑屏幕上很小很隐秘 , 一般人要准确辨别故障非常困难 。 但这难不住经过系统培训、多层选拔、战前历练的分析员们 , 在分析工作中 , 针对可疑画面 , 职工们要反复快慢回放、暂停逐帧逐帧仔细查看 , 通过图片中的微小细节 , 找出设备隐患故障 , 并及时记录下来 。 为了不让“蛛丝马迹”从自己的眼下溜走 , 职工们还根据接触网结构特点 , 摸索出“A、Z、W、V、工”4C五步分析法 , 制作《接触网缺陷字典》、《接触典型缺陷》等书籍 , 并将分析“要诀”编入了段《接触网6C系统作业指导书》 , 在提高自身分析质量的同时 , 也成为了全段弓网运行安全的“秘籍” 。
一颗勇挑重担的责任心:面对压力百折不挠
春节结束后因新冠疫情在呼和浩特市蔓延的影响 , 车间部分干部职工被隔离 , 车间仅剩下部分党员职工完成日常的分析任务 。 面对分析任务重 , 人数少的实际 , 工区副工长左宪鑫和党员王伟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 承担起6C全部子系统的日常监看工作 , 虽然分析隐患力量受到影响 , 但他们们不急不躁 , 依据自己对设备的熟悉和丰富的检修知识 , 综合多种信息进行反复比对分析 , 依然保持了100%的监测正确率 , 有效保障了电力机车的运行安全 。
据统计 , 今年以来 , 工区已分析各类数据9917条,图像34.861万张 , 视频3874.05GB , 发现各类问题172处 , 经现场处置准确率达99.9% , 为铁路供电畅通做好周密准备 。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
【图片|交广会客厅|“找茬”能手】通讯员:刘锦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