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后走出原始森林的民族,曾像野人一般生活,6次搬进搬出
在云南省红河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有一个村庄叫“六搬村” 。这是我国最后一个走出原始森林的少数民族族群——苦聪人生活的地方 。苦聪人世代居住在原始森林里,因为六次搬进搬出,所以叫“六搬村” 。来来去去之间,大森林的生活到底有何魔力让他们如此不舍放弃?
文章图片
金平县位于红河州的南部,与越南的莱州省和老街省山水相连 。境内海拔3074.3米的西隆山主峰,是哀牢山的支脉也是云南省南部最高峰,有“滇南珠穆朗玛峰”之称 。历史上,这一带是属于人迹罕至的“瘴疠之地”,到处是毒蛇和蚂蟥,蚊虫尤其厉害 。而苦聪人,就居住在西隆山上 。苦聪人是一个曾被世界遗忘的部落,在深山老林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他们曾经长期与世隔绝,以兽皮、树皮蔽体,靠打猎、采集野果为生,实行“有肉大家同吃、有酒大家共喝”的“原始共产主义” 。
文章图片
1956年夏天,当得知山上还有人生活时,驻守滇南边疆的蒙自军分区派出边防民族工作组,在原始森林里发现了苦聪人的踪迹 。“进林的第四天,忽然看见一个头发披到肩上、脸孔黝黑的人,身上挂了几条烂布筋筋 。他们欢喜地大叫起来:‘老乡,老乡!’哪晓得这人听见喊声,掉头拼命就跑……”苦聪人因常年与世隔绝,对外来的陌生人极为警惕 。工作队每次进山,都带上衣服、盐巴和粮食 。几经努力、几番接触,苦聪人感受到工作队与土匪、土司不同,戒备心慢慢放松了 。
文章图片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苦聪人逐渐走出深山老林,放下火药枪,告别打猎生活,实行定居定耕 。历经千年的遁迹山林,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跨入社会主义,让苦聪人害怕与山外接触,一度难以接受外部世界的新变化 。于是,相当一部分苦聪人又扶老携幼,拿起火药枪,回深山老林狩猎去了 。政府一次次给他们发粮食、衣服、耕牛、农具等生产生活用品,派出民族工作队从最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开始教起,使苦聪人的生活生产不断改善 。
文章图片
1987年,“苦聪人”被认定为拉祜族的一个支系 。苦聪人目前有3万多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南到金平县、北至镇沅县等地的哀牢山区 。据《新唐书》记载,苦聪人的祖先是古代氐羌部落的“锅锉蛮”族群,从西北迁徙到哀牢山已逾千年 。苦聪人的生活,正如歌谣所传唱的那样:“树叶做衣裳,兽肉野草当食粮,芭蕉叶是苦聪人的屋顶,麂子的脚印是苦聪人的大路……”一直以来,苦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语言和习俗自分为拉祜西(黄苦聪)、拉祜纳(黑苦聪)、拉祜普(白苦聪)三个支系 。
文章图片
苦聪人也没有自己的服饰,先辈们只会穿树皮衣或用芭蕉叶做成的衣服,仅仅用于遮羞 。真正意义上的衣服是解放后用野物交换才有的,但穿的都是其他民族的服饰 。现在的黄苦聪服饰是在哈尼族服饰的基础上稍作加工而成的,而黑苦聪服饰纯粹就是哈尼服饰 。苦聪人是地球上少有的暂时还幸免于全球化的角落之一,但苦聪族群原始风貌消逝的速度一点都不比地球上冰川消失的速度慢 。苦聪人6次在森林和山外之间的拉锯式迁移,体现了“直过”民族的一个共同特点 。所谓“直过”民族,就是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现代文明的一些民族 。
文章图片
这些民族中,最初接触现代文明的一代甚至几代往往不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但年轻一代却能很快融合进现代文明 。现在的苦聪年轻人,穿着打扮都与当地汉族无异,每年除了收草果的时节进原始森林几天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山外,老一辈那种刀耕火种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是越来越陌生 。而上一辈苦聪人终其一生,到死都没有学会种田,他们还是喜欢住在原始森林,但年轻一代是不想再回森林去居住了 。过去,苦聪人一直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为了生存,苦聪先民们就用大树的树皮,做成可以保暖的衣服 。
推荐阅读
- 好心扶老人反被讹诈,男子为证清白选择轻生,当事人最后才忏悔
- 月球背面有啥“秘密”?我国卫星传回图像,难怪会被多次警告
- 老鹰vs大猫,如果这两种科属物种发生群殴,谁会笑到最后呢?
- 除月面科研站外,我国还要建月轨空间站,像星球大战里的钛战机
- 为让猩猩说“人话”,科学家把它和亲儿子放一起养,最后结果如何
- 传奇世界:当年很多人都经历过的骗术,最后人财两空
- 我国的单层石墨烯分离技术比西方国家的用时缩短了一千倍!
- 期待一波!我国2030年之前还有这些大动作:到月球找水、去火星采样
- 当年的校霸,抢过劫坐过牢,最后成了菜场里的鱼贩子
- 我国太空计划曝光,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人一定会登陆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