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 , 狐狸精并不是贬义词 , 唐朝的时候还有男狐狸精 。 狐狸精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勾引人类 , 而是学习人类的知识 , 去过人类的生活 。 它们经常会聚在一起读书 , 这个时候人类害怕它们超过自己 , 就会把狐狸精烧死 。 总之最初的狐狸精同民间传说里的其他动物一样 , 都是为了得道升仙或者变成人 。
影视剧中塑造的“狐狸精”形象宋朝的时候 , 程朱理学兴起 , 人们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 可是宋朝这个时候 , 娱乐场所也很多 , 很多有妇之夫也会去逛 , 这类人呢又会被其他人鄙视 , 于是他们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
他们谎称声色场所的女子都是狐狸幻化的妖精 , 不是自己要去找她们 , 是她们来勾引自己的 。 于是狐狸精的说法就越传越广 。 宋代时候的女子不兴学习 , 自然会被丈夫这类说辞迷惑 , 转而把矛头对准青楼的姑娘们 。
“二程”狐狸精的定义在宋朝的时候基本已经定型 , 随着《封神演义》里塑造了一个超级狐狸精苏妲己 , 于是狐狸精成为了民间故事里的NO.1 。 之后的《聊斋志异》里面也有很多狐狸精 , 不过蒲松龄把她们塑造得有情有义 , 不是反面角色 。
《聊斋》中的狐狸精古人的认知局限民间传说里的这些动物成精 , 多半是当时的人们认知局限 。 因为人们不知道黄鼠狼会分泌气味麻痹敌人 , 也就不知道自己是中了黄鼠狼的“毒” 。 那些人说是狐狸精勾引就真的是狐狸精吗?只不过是那个时候的人给自己找一个借口罢了 , 就像威尔士人的羊 。
比如人们常说燕子来筑巢 , 寓意风调雨顺、家庭兴旺 。 这是因为 , 燕子能来 , 说明这个地方气候温暖 , 有它喜欢吃的昆虫 。 都气候温暖了 , 这自然就会种出好的庄稼 , 能不风调雨顺吗?庄稼好了 , 粮食也就多了 , 古代粮食一多就会多生孩子 , 这不就是家庭兴旺吗?这些都是有联系的 , 只不过古人们没有想到 。
燕子筑巢而看见蛇寓意不好 , 这是因为蛇出现的地方说明老鼠很多 。 老鼠传播病害 , 因此很有可能在蛇来之前 , 这家人就已经被老鼠偷吃了粮食 , 已经接触了老鼠碰过的东西 。 感染需要时间 , 等蛇来到的时候 , 差不多就是犯病的时候了 。
于是人们把这个怪罪到了蛇的身上 , 认为是它带来的厄运 。 同理还有乌鸦 , 它们是食腐动物 , 闻见尸体的味道会飞来 , 因为嗅觉灵敏 , 它们会提前察觉人类快要去世了 , 就会提前在这里等候 。 但是它的出现就意味着有人会死去 , 于是人们怪罪乌鸦 。
我们现在能够知道这其中的联系 , 是因为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 , 比如自然科学、文学历史等 。 但是在古代 , 能有几个人读得起书呢?更多的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 一辈子就想过好日子 , 于是对于任何有帮助自己的传说故事都是相信的 , 对于任何不利于自己的故事就是憎恶的 。
都不是真的所以 , 这些动物成精也好 , 黄鼠狼“讨封”也罢 , 都不是真的 , 只是民间的想象外加文学修饰 , 最后得以流传的一个个故事 。 想象一下 , 动物会说话 , 有思想 , 它们的第一件事为什么不是消灭人类夺取生态位呢?都成精了 , 难道就只问问自己像不像人?或者来勾引人类?这也太小看文明的力量了吧 。
动物学家们经过研究 , 只有两种动物会将其他种群灭亡 , 一个是人类 , 另一个就是黑猩猩 , 巧的是 , 这是地球上最聪明的两种生物 。 事实证明 , 越是聪明的生物越不容许有威胁自己利益的群体存在 。
既然民间故事里的动物妖精们这么厉害 , 肯定会和人类产生利益冲突 , 人类分分钟就被灭了 , 哪还轮得到我们讲故事的?这么一看人类的反应才是正常的 , 比如请道士来收了这些神通 , 或者将其压在塔下面、山下面永世不得超生 。
说白了 , 就是当时的古人知识有限 , 无法解释一些动物的现象 , 或者处于自己的目的别有用心 , 于是编纂出了这些成精、讨封的传说 。 就像为什么这些动物成精后都变成美女 , 还最爱找书生?
因为写这些故事的就是书生啊 , 他们都会将自己代入到主角视角 , 书生跟动物妖精的故事都是一些情情爱爱 。 而那些跟劳动人民有关的民间动物传说 , 都是与丰收喜悦、人丁兴旺有关 , 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期盼 , 然后寄托在了这些动物的身上 。
推荐阅读
- 黄鼠狼最喜欢吃什么?它到底有没有天敌?
- 黄鼠狼为什么不能杀?是因为迷信吗?科学证明黄鼠狼真的不能杀
- 老人们常说“黄鼠狼无事不进家”,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 1997年黄鼠狼“讨封”事件,是真是假?动物真能“成精”吗?
- 黄鼠狼为啥不能吃,其实并非全是迷信,《本草纲目》中给出了解释
- 为什么老人常常说黄鼠狼不可杀?科学研究表明,真的不能捕杀
- 黄鼠狼是如何获得如此糟糕的名声的?
- 狼獾有多强悍?狼獾的生活习性介绍
- 为什么老人常说黄鼠狼不可杀?科学研究表明,原来真的不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