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大河恋》,解锁大虹鳟,也寻找着生命的意义( 二 )


去年春天的一个周末 , 朋友突然说要带我去一个“神秘”的标点 , 让我去解锁新的路亚目标鱼——虹鳟 , 我忽然想起了当年立的FLAG , 立马欣然答应 。
满怀着期待 , 在朋友的“人肉导航”指引下 , 我们驱车来到了都江堰山里一个虹鳟养殖基地 。

开往虹鳟基地的山路十八弯
该基地位于都江堰虹口一个半山的河谷里 , 四面青山环抱 , 一条无名的河流冲积出一大片长叶形冲积平原 , 一溜长堤从平原中切割出一大片养殖基地 , 小河从河堤外缓缓流过 。
长堤从河谷中切出的区域 , 看得出是花费了不少心思设计的 。

路上的湖 , 岸边有零星钓鱼人
整个虹鳟养殖基地包含有生活区、养殖区、生产区、餐饮休闲区和花园几部分 , 其中养殖区域面积大约十余亩 , 由数十个排列得整整齐齐的长条形标准鱼池组成 。
一条干渠从上游河谷引来清冽的河水 , 然后被横向拆分成若干条支渠 , 把新鲜的河水挨个注入排列整齐的标准鱼池中 , 流水养鱼 , 然后在鱼池的下端则收集所有的尾水 , 而后又汇总成一条尾水渠 , 排出养殖场 。
这里养殖有雅鱼、虹鳟、哲罗鲑、亚东鲑、北极鲑、裸鲤等若干高档淡水鱼 。

标准化养殖池
尽管每个小鱼池出水口都有细密的铁栅栏拦着 , 每个汇合的支渠出水口处也有铁丝网 , 甚至最后一道屏障也是密密的栅栏网 , 但是还是会有一些鱼儿 , 突破重重障碍 , 跑了出去 。
就像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面葛兰博士所说的 , “生命 , 总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于是 , 养殖场老板把汇聚着尾水的这个呈Y字型的小湖挖深了很多 , 再把水潭的堤坝稍加修葺并做了加固 , 还特意修了一个闸门 , 用于蓄水和调节水位 , 让漏网之鱼们有个栖身场所 。
朋友带我去施钓的地方 , 就是这个已经半野化的场所 。

水池出水处
看得出这片小湖里的鱼没人投放鱼苗 , 更没人喂食饲料 , 而是完全由小鱼苗或者鱼卵发育 , 吃野外的食物长大的 , 因此个体大小不均 , 品种也五花八门 , 基本上上游养的鱼 , 这里都有 。
据朋友说 , 曾有人在这里钓到过七八斤重的虹鳟 , 我们也看到不少3~4两左右的小鱼浮游在水面 。
看着这些小精灵 , 再回溯上游密密匝匝的养鱼池 , 我仿佛已经理解了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那句话 , “生命是奔放的 , 它们总能找到出路 。 是的 , 总能找到出路!”

基地住宿区青山掩映
钓虹鳟如何选择标点、用什么拟饵、钓多深的水层 , 我们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 。 两个人在湖边面面相觑 , 一边组装着钓具 , 一边思忖着 , 随后我决定先试试万能的VIB 。
我沿着岩壁、出水口、水中的电杆等几个看上去还不错的标点搜索了一阵 , 这个我已经玩得纯熟、在很多水库都有斩获的“吃皮”VIB在这里却没有遇到一口攻击 。

上游引水而来的干渠
我想起电影《大河恋》中诺曼和保罗钓鳟鱼玩的是飞蝇钓 , 用的是飞蛾拟饵 , 可惜我们都没带毛钩 , 因此建议朋友和我一起换成软饵试试 。
换了软虫后 , 我们将水面、水中层、水底均搜索一番 , 依然没有攻击 。 意外的是 , 贴底搜的时候我的轻舞虫居然正口钓到了一条巴掌大的鲫鱼 , 让我有个意外之喜 。
第一次路虹鳟 , 两人铩羽而归!


软虫正口鲫鱼 , 颇为意外 , 个头还不小
来到餐厅 , 我很不甘心地点了一份“一鱼三吃”来报复性消费 。
厨师精心为我们挑选了一尾4斤左右的虹鳟 , 鱼排油炸、鱼肉刺身、鱼头熬汤 。
新鲜美味的美食 , 让我俩大快朵颐 , 吃得不亦乐乎 。
享用着美味 , 进一步坚定了我一定要亲自征服虹鳟的决心 。

鱼头熬汤

油炸鱼排

虹鳟刺身
第二个周末 , 我不死心 , 继续和朋友来这里挑战虹鳟 。
一周的时间 , 基地的迎春花、李花、辛夷花、贴梗海棠已完全盛开 , 姹紫嫣红、春意盎然 。 餐厅附近有个水池 , 里面养了不少金鳟 , 微风吹过 , 迎春花一片片花瓣落入池中 , 鱼儿们欢快地浮到水面啄食花瓣 。
金色的鳟鱼和水面上鹅黄色的迎春花瓣相映成趣 , 在碧绿的潭水背景上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鱼趣图》 。

金鳟鱼趣图
沿着开满鲜花的小径 , 我们来到了上周铩羽的小潭 。
在组装钓具的时候 , 我们又在犯愁用什么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