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大河恋》,解锁大虹鳟,也寻找着生命的意义( 四 )


如果我们庸庸碌碌地过完一生 , 浑浑噩噩地过完一辈子 , 那么就像富兰克林所言 , “有的人25岁就死了 , 只是到75岁才埋葬!”
生命的意义 , 绝不仅仅在于长度!

笔者路到的第一条雌性七彩鲑
【延伸阅读】虹鳟 vs 三文鱼 , 傻傻分不清
虹鳟最近几年在国内大力推广养殖 , 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它们的踪影 。 很多人分不清虹鳟和三文鱼到底有什么区别 , 不管是在餐厅里 , 还是在野外 。
三文鱼这个名字 , 来源于港台对英文Salmon的音译 , 就像他们翻译的士多啤梨(草莓)和车厘子(大樱桃)一样 , 总有点怪怪的感觉 。
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 , 广义上的三文鱼并不特指某一类鱼 , 而是泛指具有类似形态和洄游习性的鲑鱼 , 主要包括鳟属Salmon和大麻哈鱼属Oncorhynchus , 有时也泛指整个鲑亚科;而狭义上的三文鱼特指大西洋鲑Salmon salar 。
大西洋鲑由著名的“分类学之父”林奈于1758年命名 , 属名“Salmo”在拉丁语中意为“上升” , 即代表其在洄游过程中逆流而上、飞越瀑布时出色的跳跃能力;种本名“salar”则得自拉丁语中的“sailo”一词 , 意为“飞跃者” 。
由于其洄游习性 , 人们在欧洲北部沿海(北大西洋)、欧洲北部和北美洲东部的河流山涧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
大马哈鱼在北美西海岸最远可以沿河上溯3200千米 , 它们要迎向瀑布 , 跳过陡坎 , 逆流而上 , 越过浅滩 , 到达产卵地 。
洄游途中许多大马哈鱼成为北美棕熊越冬的主要食物来源 。
大马哈鱼的洄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唯一链条 , 它们生于淡水 , 长于海洋 , 在海洋 , 它们获得了成长所需的各种养分 , 又重返“故乡” 。
笔者提着的那条七彩鲑俗称七彩鲑鱼 , 为广盐性淡水三文鱼 , 原产于加拿大东部的拉布拉多地区 , 是世界上著名的五大鲑品种之一(其他四种分别是:北极鲑、雷克鲑、多丽鲑和公牛鲑) 。
该鱼具生长速度快 , 市场潜力大 , 经济效益好 , 自引进中国后已成为重要的养殖新品种 。
因此 , 广义上来讲 , 鲑鱼属的虹鳟 , 也可以算三文鱼 。 但是 , 淡水虹鳟的生存环境和海水环境明显不同 , 因此不建议生吃 。

【“种草”《大河恋》,解锁大虹鳟,也寻找着生命的意义】鲑鱼入熊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