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为何感觉只有少部分汉族要反清复明,大部分百姓顺从拥戴?

清朝入侵杀人可多了,大部分百姓都被杀掉了,顺从是被迫的,不可能拥戴 。

大部分百姓是想要生存的,拥护本民族的王是自然的 。清朝那是外族入侵,若不是被杀得要亡国灭种,谁愿意投降呢?

其他网友观点

不仅仅是明清两朝换代之际有少数明朝汉人(主要是原来吃"朝廷俸禄"的)要反清复明;其它政权交替之时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条就是"忠孝"二字;孝,当然是对自己的父母;而这个"忠",就是指的朝廷! 对于官僚们l而言,忠于皇帝上午天经地义之事 。

换言之,古代的人们一般都缺乏"爱国"的思想情感,只有朝廷皇上才是他们最终去效力的对象——改朝换代如同"走马灯",前朝的"遗老遗少"当然会选择"反抗"!

尤其是"异族"入侵以后入主中原比如辽、金以及蒙元建立政权,汉人的官员以及"知识分子"纷纷拒绝承认新的朝廷,拒绝"出仕"为新的统治者当官!

一个弱女子李清照听老公赵明诚投靠了金人,一怒之下写下了千古名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反观皇室宗亲赵孟頫,却投入了"异族"统治者的怀抱 。

即使是明朝初年,同样有"汉人"反对明朝的皇帝,比如说被朱棣灭了"十族"的方孝孺——他吃的是朱允炆一朝的俸禄,宁死也不愿意效忠新皇帝 。

【清朝前期为何感觉只有少部分汉族要反清复明,大部分百姓顺从拥戴?】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就无所谓了;无论 。谁做皇帝,都得缴税;官府都抵抗不了的"入侵者",老百姓何苦要鸡蛋碰石头!

如此周而复始,到了民国初年 满清的皇帝没了,还有不少汉人留着辫子,他们早就忘了他们的先祖曾经与满清进行过拼死的抵抗战争 。

其他网友观点


清朝前期为何感觉只有少部分汉族要反清复明,大部分百姓顺从拥戴?

文章插图

一个新生政权的成立,它必须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为老百姓着想,这个政权才能长久不衰 。

凡是新生的政权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才能取得老百姓信任和支持,才能推倒腐朽的政权 。

纵观中国的历史各个朝代,开始建立朝代时,国家都为民众着想,国家都很兴盛 。从文景之治,到盛唐时期,再到北宋的繁荣时期 。哪个时期开始都很兴盛,再到鼎盛时期,然后开始是衰落,最终走向朝代的灭亡,这也是历史的周期律 。


清朝前期为何感觉只有少部分汉族要反清复明,大部分百姓顺从拥戴?

文章插图

清朝也是一样,它开始也是为民众着想,扩展疆土,取消王候不纳税的特权,实行摊丁入亩 。税赋不再扩大,使老百姓得到休养生机 。摊丁入亩,取消一千年多年人头税,爽了老百姓,坑了贵族 。因此百姓拥护这个政府 。老百姓没有什么政治观点,谁让他过的好,谁给他的好处多,老百姓就拥护谁 。

为什么只少数人反清复明?这部分人可能是明朝的王公贵族,或地主官僚 。他们这部分人,失掉了荣华富贵,失掉了特权 。他们对失去的特权很不甘心,要返攻倒算,还想恢复过去的既得利益 。但他们的反抗是徒劳的,他们已经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得不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他们的反抗很难取得成功 。


清朝前期为何感觉只有少部分汉族要反清复明,大部分百姓顺从拥戴?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