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金沙文物“出差”,亮相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展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曾洁 实习生 朱翼帆 图据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绿松石 , 凭着天蓝水碧之色和莹莹润泽之光 , 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自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 , 绿松石文化绵延9000年 , 生生不息 , 承载着先民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 是灿烂中华文化中独具魅力的一支 。
3月15日 , 全国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览“色如天相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开展 。本次展览集合全国14个省市及地区38家文博单位的165件(套)绿松石文物精品 , 共同呈现我国悠久灿烂的绿松石文化 。本次展览计划展出至5月21日 。
值得一提的是 , 来自金沙遗址的绿松石珠、嵌玉片漆木器等6件/套文物“出差”湖北武汉 , 为观众呈现古蜀金沙先民跨越时空的美与创造力 。
文物|金沙文物“出差”,亮相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展
文章图片

“色如天相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展览现场
38家文博单位参展
贾湖遗址、二里头遗址、金沙遗址、殷墟遗址、晋侯墓地、马家塬墓地、曾侯乙墓、满城汉墓、吐尔基山辽墓、梁庄王墓……来自这些遗址的165件(套)绿松石文物精品 , 见证我国自新石器时代以来 , 历经9000年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 。
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 , 中原大地的贾湖先民成为全世界制作使用绿松石的先驱 , 时至夏商 , 绿松石成为礼仪用器 , 被视为王权的象征 。
两周之时 , 达官显贵将绿松石视为装点富丽的珍宝;秦汉一统 , 绿松石装饰工艺日臻精湛 , 绿松石文化也呈现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 。魏晋隋唐以降 , 绿松石以天蓝水碧之色 , 跻身诸多名贵玉宝之间 , 倍受宫廷推崇 。草原民族和雪域吐蕃也甚为青睐 , 既用于装饰自身 , 也以其寄托信仰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 绿松石文化汇聚起交流与融合的大潮 , 奔赴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之海 。
文物|金沙文物“出差”,亮相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展
文章图片

【文物|金沙文物“出差”,亮相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展】金沙遗址博物馆出展展品
嵌玉漆木器首外展
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绿松石制品 , 多与精美的金器、玉器、铜器等一起埋藏 , 说明它们很有可能也是当时祭祀礼仪活动中的重要器物 。
出土于金沙遗址祭祀区的嵌玉片漆木器 , 表面雕刻兽面纹饰 , 然后用几十片白色薄玉片和绿松石片镶嵌图案 , 最后以红漆勾勒轮廓 。这件文物整体红绿相间 , 色彩丰富 , 层次分明 , 是古蜀时期镶嵌工艺的代表 。
文物|金沙文物“出差”,亮相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展
文章图片

嵌玉片漆木器
相较其他材质的文物 , 漆木器对保存环境要求更高 , 文保人员采用保护象牙的方法——有机硅封存的方法 , 对它进行保存 。此次“色如天相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 , 也是这件文物首次外出展览 。此前 , 它曾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玉汇金沙——夏商时期玉文化特展”和“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等2次临时展览中短暂露面 。
此外 , 在金沙遗址发现了较多的绿松石珠 , 一般体量较小 , 两面穿孔 , 打磨精细 。它们几乎都散落分布于金、铜、玉、石器中 , 没有完整的组合形式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 , 绿松石珠、管可能原来是作为串饰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