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昭君出塞前后:她如何能以微小注脚来诠释和平?

2019年9月27日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在历史长河中 , 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 , 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 , 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 , 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 , 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 。”围绕“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等六段历史佳话 , 国家人文历史将做成专辑详细解说 。今天发布第一期——昭君出塞 。
公元前33年 , 西汉王朝的第169个年头 , 火红的夕阳再次攀上了长安城的宫墙 , 一如往日般地为新生的晨曦作预告 。宫女王昭君凝视着渐渐暗下来的窗棂 , 光斑在窗户纸上倏地一下便不见了 。昭君知道 , 这是自己此生最后一次送别长安的夕阳;往后的日子里 , 也不知大漠的夜晚是否会来得更晚些?回想起当初选择嫁给匈奴单于的决定 , 她并不后悔 。自己少时离开南方老家 , 被选为宫女后便一直住在宫中 。几年光景了 , 昭君仔细地搜索记忆中长安城的模样 , 却只记得宫殿的样子 , 其余的街市、灯火、田园农庄 , 似乎一概不晓得了 。昭君感慨 , 出身良家子的自己只能日日守在宫中等待皇帝召见 , 就这样等下去 , 只怕终归年华老去、独自凋零 。虽然不知道遥远的大漠究竟是不是像传闻中那般气候恶劣 , 但比起眼下的日子 , 她说服自己这或许就是命运的转机 。次日 , 晨曦已至 , 昭君想象了无数次的未来已经到来 , 两百余人的队伍从长安向遥远北方的单于庭进发 。
昭君|昭君出塞前后:她如何能以微小注脚来诠释和平?
文章图片

昭君出塞 。来源/网络
昭君不知道的是 , 虽然她像前10位与匈奴和亲的大汉公主一样进入了大漠 , 但她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机遇 , 令后世对她们的记忆截然不同 。可以说 , 昭君做出的这个决定 , 以偶然性顺应了历史的必然 , 也使她成为了名流千古的颂扬对象 。此话怎讲?让我们先将视野拉回到100多年前的西汉 。从白登之围到马邑之谋西汉之前、大秦之末 , 蒙恬去世后 , 匈奴人再次蓄积起强大的力量 , 随时准备攻掠南方丰饶的土地 。汉初 , 冒顿单于杀父自立 , 以武力征服北方各族 , 率领铁骑直逼汉地 。越过长城 , 匈奴人一路抢掠 , 重回阴山以南的河南地 , 时刻觊觎着广袤的中原腹地 。公元前200年 , 韩王信勾结匈奴南侵马邑 , 进逼晋阳 。高祖刘邦率32万大军迎敌 , 却生生被匈奴40万大军困于白登山整整七天七夜 。
昭君|昭君出塞前后:她如何能以微小注脚来诠释和平?
文章图片

白登之围示意图 。来源/发现中国@酸芥末
后来 , 刘邦听从娄敬(也称“刘敬” , 为赐姓)的建议 , 遣大汉公主嫁于匈奴单于 , 并配赠丰厚的财物 。从此 , “和亲”便成为汉朝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之一 。从高祖起 , 经吕后、惠孝、文、景、武帝历代不改 , 共有10位公主或宗室女子远嫁匈奴单于 。但是 , 和平不能仅仅依靠和亲 , 更需要强大的国力 。随着世代繁衍于中原大地的人们慢慢休养生息 , 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 , 匈奴与汉朝的对抗局势发生了变化 。公元前133年的夏天 , 武帝调集30万大军在马邑伏击匈奴 , 虽然汉军被匈奴识破后无功而返 , 但此役意味着汉朝强力反击匈奴的序幕正式拉开 , 带有“委曲求全”色彩的汉匈和亲也自此中止 。此后10余年间 , 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大将连胜匈奴 , 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回河南地、朔方城等地 。汉朝又设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 , 河西走廊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一带)再无匈奴身影 。经9次出击 , 汉军击退匈奴2000余里 , 自此“漠南无王庭” , 汉朝的北患基本解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