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直前|逐梦深海,“奋斗者”勇往直前(我们的新时代)

开栏的话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 , 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 新时代必将是大有可为的时代 。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 , 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 人们用汗水浇灌收获 , 以实干笃定前行 , 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
从今天起 , 本报推出“我们的新时代”专栏 ,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事和身边的事 , 展现人们不负伟大时代、勇于筑梦追梦的奋斗精神 , 反映新时代中国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蓬勃生机 , 描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美好图景 , 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不懈奋斗 ,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凝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
2020年11月 ,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海底;
2021年3月 , “奋斗者”号正式入列我国科考重器矩阵;
2021年8月 , “奋斗者”号远航 , 进行科考应用“首秀” 。 来自海洋、生物、地质等领域的我国科学家们 , 顺利采集了大量珍贵的深渊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 。 目前 , “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已完成81次下潜 , 21次、27人抵达万米海底 , 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
“一年多来 , ‘奋斗者’号承担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深渊科考任务 , 性能稳定、状态良好 。 ”曾参加过2020年海试的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二研究所90后工程师何巍巍说 , “我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驾护航 , 使潜水器能安全可靠运行30年 。 ”
“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李艳青介绍 , 潜水器在建造时就自带一套能够实时监测自身状况的安全评估系统 , 搜集、研判每个部件的运行参数 , 以便在第一时间进行“健康保健” 。
即便已经完成交付 , 技术团队的研发工作也一直在路上 。
更强大的视频功能、更灵活的作业接口、更精准的探测灯光……大量先进技术将被应用到“奋斗者”号身上 。
“筋骨”更强健 。 李艳青介绍 , 除了零部件 , 载人舱这一重要结构将迎来工艺升级——团队正在探索“锻压法” , 能实现载人舱半球一次成型 , 省去金属半球制作、开孔焊接等多道工序 。
从“蛟龙”号 , 到“深海勇士”号 , 再到“奋斗者”号 , 不同深度的大洋底下 , 留下了中国载人潜水器矫健的身影 。 对“奋斗者”号来说 , 到达马里亚纳海沟海底 , 已是地球海洋深度的极限;而对“奋斗者”号的设计制造团队而言 , 奋斗没有极限 。
“重新回到千米级海域 , 研制新一代潜水器 。 ”“奋斗者”号总设计师、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叶聪介绍 , 国产载人潜水器未来将迎来应用创新材料、拓展场景广度的时代 。
新一代潜水器长什么模样?
项目负责人、今年35岁的第七〇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曲文新透露 , 研发中的新一代潜水器使用有机玻璃材料 , 视野更宽广 , 性能更便利 , 可应用于科研、考古、搜救等多个场景 。
从浅入深难 , 由深返浅也不易 , 因为千米级海域面临着更急的水流、更复杂的海况、更多的人类活动 , 有机玻璃用于大深度载人舱材料也是前所未有 。
“有机玻璃在固化之前 , 是可以流动的胶水状质地 。 建造过程就像将‘胶水’倒入一个大球型模具和小球型模具之间的空隙中 , 在其固化以后取出 , 从而得到一个中空的透明球壳 。 ”曲文新告诉采访人员 , 此前大深度潜水器在设计、建造、加工等领域开展全海深攻关的宝贵经验 , 以及我国制造业水平和材料工艺的突破发展 , 为研发全国产的通透型潜水器 , 提供了可能 。
去年12月 , 全通透型潜水器立项 , 计划3年内面世 。 在正式建造大尺寸的载人舱之前 , 需要首先制作出500毫米直径的小球壳——这是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
小球壳目前进展如何?
曲文新介绍 , 经历6次失败后 , 他们改善了脱模剂 , 又添加了反应剂和抗紫外线、抗氧化的成分 , 增强材料可靠性 , 终于在第七次成功了 。
在曲文新的设想中 , 新一代潜水器有着流畅的线条、明快的色彩、轻盈的体型 。 “到那时 , 当我们从祖国的南海潜入千米海底 , 从全景式探测窗口向外眺望 , 各样地貌环绕四周 , 各种生物尽收眼底 。 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的脚步不停歇 , 我们的研究就没终点 。 ”
【勇往直前|逐梦深海,“奋斗者”勇往直前(我们的新时代)】作者:本报采访人员 姚雪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