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人说:“很多老人生病住院了才懂,人到老年,老伴指望不上”?

我爸爸和妈妈他们是六十年代结的婚,妈妈嫁给爸爸的时候才21岁,虽然她和爸爸是同岁,但妈妈的体态娇小、柔弱单薄,爸爸的身材魁梧是个干活的好手 。

那时候在生产队里干活时,是按你干活的力气和快慢评工分的,爸爸干活既快又有力气是生产队里最棒的劳力,一天是10分 。

妇女最高的工分是9分,妈妈干活既慢又没有力气,干一天只有6.5分,是生产队里最低的工分 。

妈妈和爸爸结婚三四年时还没有生育小孩,爷爷奶奶就开始嫌弃妈妈了,有时候奶奶就指桑骂槐的说:“喂只老母鸡还下个鸡蛋呢,有的鸡连蛋都不会下,干活也不中,真是一头没一头 。”

爸爸是爷爷奶奶的独生子,他们早就想抱上孙子了,见妈妈几年都没有怀孕,有时就当着妈妈的面怂恿爸爸,可爸爸说:“老母鸡不下蛋,是没到下蛋的时候,总不能抱着鸡屁股硬挤吧 。”

任凭他们怎样说,妈妈就是一句话也不说,仍然是不紧不慢的干着活 。

爸爸并没有因为爷爷奶奶的烧底火给妈妈生气,从不嫌弃妈妈没有生小孩,和她慢吞吞的干活速度,依然跟当时娶我妈妈一样对她那样的好 。

而妈妈对我爸爸也是很好,大集体农忙的时候她知道我爸干的活重,饿得快,每天早上在煮稀饭把米烧开的时候,就捞一点米装在沙罐里,然后放在锅底里面炖成沙罐干饭给爸爸一个人吃 。

秋天割稻子的季节,下午干活休息的空档,别的女人都在田埂上休息说笑,妈妈就回去下点面条或做两锅煎饼给爸爸打煎,说爸爸大长一晚上担稻挑子太累了 。爸爸每次都舍不得吃完,要给留一点给爷爷吃 。

爸妈结婚第五年的时候我大姐出生了,爷爷奶奶虽然想要个孙子,但我妈这个“母鸡”终于下“蛋”了,对他们来说还是值得高兴的 。

在姐姐3岁的时候,爷爷奶奶盼望的孙子我,也来到了人世 。

妈妈在生姐姐和我的时候,尿布和衣服全都是爸爸洗的,尽管爷爷说大老爷们洗尿布和衣服会被人笑话的,但爸爸就是不听他的,一点也不在乎 。

妈妈的身体本来就娇小单薄,生了姐姐和我时,被我们再一打奶,身体就更单薄虚弱了,屋里屋外的家务活都是爸爸一个人做,妈妈除了在生产队里上班干个直活外,屋里的家务活都是爸爸一个人干的 。

又过了10来多年,爷爷奶奶也都先后去世了,家里就只有我和姐姐爸妈我们四个人了 。

这时,已经实行了分田到户的政策,爸爸也更能干了,他看别人在请人和泥摔砖坯子烧砖头,爸爸就一个人挖土垃和泥巴,一个人摔砖坯子,用土窑烧制砖头盖瓦房 。

1982年我家是我们村子里第二家盖起青砖红瓦房的农户 。

房子盖好几年后我也结婚成家了,又过了几年村子里有人盖平房了 。我爸爸就决定自己烧捆窑砖头,于是,他就请了一台砖机在我的一个大地埂上,制造砖坯子 。这次砖坯子虽然是机器做的,但烧捆窑用的土坯都是爸爸一个人手工和泥脱出来的,这一切爸爸从来不让妈妈插手干活 。

那一年,我爸一捆窑烧了250多个红砖垛子,盖起了村子里第三家二层楼房 。

为了多挣钱爸爸还在我们这里的一个农场里包了3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花生 。那时没有旋耕机和花生播种机,都是用牛和人工种植,人工薅花生的 。

我和老婆那时候已经出去打工了,薅花生的季节里爸爸就在地里成天不回家,让妈妈把饭送到地里去吃 。夜晚就掂着马灯照着薅花生,累了就地睡一会,醒了继续薅,腰弯疼了就跪在地里薅 。

妈妈心疼的说他:别那么不要命的干活小心把身体给累垮了 。

爸爸说自己的身体结实没事的 。

2003年爸爸终因积劳成疾病倒了,那一年他才64、5岁 。在农村非常奇怪:身体棒的人10几年甚至20几年不曾生过病的人,一旦生了病后很多人就是重病 。

爸爸就是这样的人,那一病,病魔再也没有让他离开病床了 。

经医生检查的结果是肝癌晚期,在爸爸住院期间,都是妈妈一个人在医院里照顾他 。

我和老婆都在外地打工,两个孩子都在上中学 。我说回来照顾爸爸,妈妈说你们趁年轻在外面挣点钱,你爸由我一个人照顾就行了 。

在医院的住院期间,同病房的有两个老人病友,看我妈妈成天在病房里伺候我爸爸都羡慕死了 。

有一次,一个病友问我妈妈:“你对老伴咋那么好啊弟妹,成天在病房里伺候他 。”

妈妈说:“我们年轻的时候,他对我非常好,我干活慢,孩子生得晚他从不嫌弃我,不给我气受,他是为了我们这个家没日没夜的干才累垮的,不对他好点亏良心啊 。”

其中有一老病友苦笑着:“唉,像你说的我这算是报应呐,我生病住院的时候,老婆说我年轻的时候把她打得太狠了,在我跟前没有享到福,受的都是罪,现在她该报仇了,我住院几个月了,总共还没有来过三趟 。”

这时,爸爸有气无力的说:“兄弟啊,两口子过日子,男人要体谅老婆啊,不要听别人的话呀,我老婆干活慢,孩子生的晚,要是嫁给别的男人可能会挨打受气的,但我一次气也没有给他受过 。”

爸爸转过脸来又对妈妈说:“明天把我送回去吧,我不住院了,我这个病是绝症,会落个人财两空的,如果把钱花光了,欠些外债把你和孩子都给坑了 。”

妈妈劝他安心养病,爸爸住了半年医院后一直闹着要出院回家 。

有一次,一个医生对妈妈说,爸爸的病已经到了晚期了,回去给他做了好的吃也可以,病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谁也无能为力了 。

不久,爸爸就离开了人世 。

写在最后

解答:很多老人生病住进了医院才懂得:人到老年,老伴就指望不上的原因

俗话说:老来伴,老来伴,意思是说:人在老了的时候才知道老伴的重要性,可为什么会出现人老的时候,老伴却指望不上的问题呢,乡农认为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

①夫妻年轻的时候婚姻感情的基础不牢固,也就是说一方欺负另一方,使她的生活过得比较苦,使夫妻感情变得冷漠 。当然,生活苦主要是指精神生活方面的痛苦,使她伤透了心,无论是报复还是什么原因,那时候留下的阴影就会阻挡她到医院去伺候你、陪伴你 。

②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拿不出钱来给你看病,当你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时,就会显得对你的冷漠~怎么不去借钱给你看病 。

③老伴的身体本身就是体弱多病,需要人伺候,只不过是个没有躺在病床上的人 。他没有那个能力在你躺在病床上时,鞍前马后的伺候你,这种现象你可能会理解为,是老伴不关心你的一种行为,但这也是有情可原的 。

现实生活中也有老伴在你病重住院的时候,形影不离的伺候你、陪护你,直到你生命的最后一分钟 。比如,像妈妈陪护爸爸那样,这是因为年轻的时候爸爸疼爱妈妈、善待妈妈,使妈妈感受到这个丈夫是值得她去疼爱的,所以,在他生病住院时才会对他不离不弃 。

因此,夫妻之间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在年轻时都要播下彼此真爱的种子,发芽后要精心的经营呵护,到你晚年的时候才能结出甜蜜的果实 。

其他网友观点

很多老人生病住院才发现:人到老年,老伴儿指不上,这个老伴儿指不上是有一些情况是真的不上 。

第一种老伴儿岁数太大 。过去娶媳妇讲究,女大三,抱金砖,自己老了生病住院,那老伴更老,已经有些老年糊涂 。所以是挂号、住院、找大夫,问医问药的情况是真的指不上年老的老伴 。

第二种是半路夫妻 。不管娶没有娶证,想指望人家都很难,我们这有黄昏恋结婚的,都提前签好婚前协议:房产是各归各家,老两口的工资归老两口花,生病住院是自己家孩子管自己家老人 。所以也指望不上人家老伴 。

第三种是追求自我,追求真爱,抛弃原配家人的,这种人是最自私,最脸皮厚的人 。自己年富力强就抛弃父母、家人,带着小三或小四的,跑到外地像两口子一样,过日子 。老了,生病了,不能挣钱养家了,就被小三或小四的抛弃,厚着脸皮跑回家,叫嚣着要告儿女不孝,让他们伺候养老 。想指望老伴照顾他,那是门都没有 。

我有一个远房姨夫,也是个喜欢追求自我的人,每天半晚吃完饭,放下碗筷就跑去广场跳舞,一跳就是十来年,有一个固定舞伴,两人也是舞场两口子,每逢节假日定期送礼物,去外地出差,可以不给家人买东西,必须给舞伴买礼物 。为了舞伴跟我姨闹离婚,打的头破血流,要不是两个人儿子大了,联手把姨夫镇压住了 。或和这舞伴要是早几年认识,这婚绝对离了 。

在姨夫和舞伴认识十来年的时候,姨夫因为肠息肉住院,做手术,全都是我姨和她的孩子们伺候姨夫 。住院期间,姨夫的舞伴拎了几个苹果,假模假式的去看望了他,姨夫看着拎着几个小国光苹果,打扮妖艳的舞伴,再看看天天伺候自己,头发花白的老妻,消了追求自我的心思,回归了家庭 。后来出院跟亲戚说:自己真混,真不是东西 。也真没想到,自己躺下住院,原先跟自己要好的,都躲的得远远的,嫌弃自己 。却是自己厌弃的老妻、孩子,不离不弃,毫无怨言的伺候自己 。

其他网友观点

说一个我们村里老人的真实故事,看完后你还觉得“人到老年,老伴指望不上吗?”

2015年的时候,他老伴生病住院了,儿女先后从城里赶了回来,儿子在医院看了一眼妈妈,支付了3万块钱医疗费,然后对他说:“爸,我现在工作很忙,医疗费我都付了,要是缺钱直接给我打电话 。”说完就匆匆地开车走了 。

他女儿在医院照顾了几天妈妈,发现妈妈病情一直没有好转,但是也不会马上恶化,于是给他拿1万块钱,对他说:“爸,这钱你收好,想吃什么自己买,你孙子马上要参加中考了,我要回家督促他学习去 。”说完也开车走了 。

儿女有出息,又有钱,但就是没有时间,他只好一个人照顾老伴,儿女到城里后,每天给他打一个电话,关心妈妈病情,让他别太累了,说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儿女肯定能满足 。

每次挂完电话,他都会偷偷地抹掉眼泪,他需要什么?

他心里最需要是儿女就在身边,儿女可以陪自己说说话,可是儿子待了一天就走了,女儿待了3天就走了,儿女总说自己忙,作为父母的,难道还要强留儿女吗?最终还不得学会通情达理地让儿女忙自己的事 。

他心里明白,人老了,能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只有老伴,他用心地照顾老伴,可是病情恶化得太快了,早上还能自己吃饭,晚上就已经带上氧气罩了 。

他给儿女打了电话,把详细情况说明白了,儿女都说马上回来,可是已经晚上10点多了,从市里开车到县城需要2个多小时,可能觉得太晚了,儿女都选择第二天一早出发 。

儿女还在半路上的时候,老伴就已经走了,儿女匆匆赶来,最终没有见妈妈最后一面,儿女心里自责、后悔,抓住妈妈手大哭,说自己不孝,说自己对不起妈妈 。

可是人在的时候,儿女们都说自己忙,没有时间尽孝,等到人走了,哭得再痛苦,也于事无补了 。

儿女把对母亲的愧疚全都用在了办葬礼上,葬礼办得十分豪华,乐队吹了三天,葬礼用车都是一线豪车品牌,人们都夸他的儿女孝顺,他无奈的笑了 。

老伴走后,儿女要把他接到城里住,儿子家住半年,女儿家住半年,他点头同意了 。

到了城里后,儿子每天忙于工作,儿媳妇每天陪着孩子上补习班,只有他一个人闲坐在家,他不认识任何人,只能每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

儿子看见他每天在家无聊,总是对他说:“爸,等我忙完这段时间,我就带你出去玩 。”

他高兴地点了点头,可是儿子这句话已经说了好多次了,时间久了,也就不再抱有期待了 。

他不是生了儿子的气,而是他明白儿子真的太忙了,每天早出晚归,一大家子靠他一个人养活着,成年人的难,只有经历过才能理解 。

他在儿子家待了3个月就住不下去了,女儿以为他在哥哥家受了委屈,硬是把她接到自己家住 。

【如何看待有人说:“很多老人生病住院了才懂,人到老年,老伴指望不上”?】可是女儿又比儿子清闲多少呢?

女儿白天上班,晚上监督孩子学习,虽然在晚上8点会陪他在小区里走走,可每次没走几分钟,他刚想和女儿谈谈心,女儿就着急的往回走了,嘴里还念叨着:快回去看看孩子有没有好好的复习,别又在玩手机 。

儿女就在身边,他却觉得更加孤单了,以前老伴在的时候,他和老伴经常拌嘴,有时候互相谁都不理谁,他却觉得是幸福的 。

在女儿家待了一个月,他还是选择了回农村生活,村里人看见他从城里回来了,人多嘴杂,说什么的都有,说的最多的就是他在城里受了委屈,肯定是儿女不孝顺 。

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儿女是孝顺的,只是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家庭,他和儿女一起生活,看似幸福,但更像一个局外人 。

2019年,他一个人在村里生活了4年,那个时候他已经73岁了,身体一直很好 。

可是有一天早上,他家邻居发现了异常,往常他每天早上7点就开始做早饭了,可是到了10点,他还没有打开大门 。

邻居有些不放心,敲了他家大门,可是一直没有动静,他知道坏事了,和同村的几个老人说了这事,老人们做主让村里的壮年大叔撞开了大门,进去后发现他躺在了尿桶旁,身体已经僵硬了 。

老人们猜测他应该是夜里起来上厕所,不小心摔倒了,自己没有能力爬起来,躺在地上冻了一夜才去世的 。

他走的时候,身边没有老伴,没有子女,最后以这种孤独的方式离开了人世,我想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最想念的人应该是老伴吧!

同时,我认为他不恨自己的儿女,他一直是理解儿女的 。

老人到了晚年,最需要的是老伴的陪伴,老伴的相互照应,儿女的孝顺反而是次要的 。

儿女得知父亲去世的原因后,捶胸顿足,除了自责,还是自责,他的儿子和女儿还互相指责对方没有照顾好父亲,都怪对方没有尽孝心,可是人都走了,指责还有用吗?

通过村里老人的经历,我认为“人到老年,老伴指望不上”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同的 。我认为,人到老年,老伴陪在身边至少有3个好处 。

第一个好处,老伴可以聊天解闷 。

当我们老了以后,孩子都成家立业了,他们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家庭,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经营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上 。

他们有自己的难处,他们有太多的事需要自己去解决,很多时候不是儿女们不孝顺,而是他们真的没有时间去陪伴老人,他们想要尽孝,但是只能通过物质来孝敬老人 。

老人得不到儿女的陪伴,但只要有老伴陪在身边,他们就可以互相有个照应,互相聊天打发孤单,甚至可以一起相伴旅游 。

如同文中的老人一样,老伴离世后,他的儿女想要孝敬他,陪伴他,可是儿女们一直忙于家庭事业,没有时间陪伴他,他即使就住在儿女身边,但一样感到孤独 。

第二个好处,关键时刻可以保命 。

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腿脚不利索了,容易一不小心摔倒,或者身体患有疾病,随时有犯病的可能,这个时候老人身边需要随时有人陪伴 。

不一定是照顾,而是有人可以随时发现老人的状态,比如在摔倒的时候,可以及时发现,即使自己扶不起来,还可以喊邻居帮助;

比如在突然犯病的时候,老伴能及时把药物送入口中,老伴能及时打电话求助,有老伴陪在身边,老人的生命健康就能够得到保障 。

如同我们村里的老人一样,因为身边没有老伴,仅仅因为摔倒了,就夺走了他的生命,这样的教训是惨痛的,如果身边有个老伴,这种意外肯定不会发生 。

第三个好处,减轻子女的负担

老人有老伴,平时即使生了小病,老人自己就可以照顾,不用麻烦儿女来回折腾,不用过多消耗儿女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让儿女们安心的在外工作 。

很多时候,老人身边有个老伴,即使生病了,也是安心的,我们可以去医院看看,那些一直病床前照顾老人的,大多数都是自己的老伴,有老伴的照顾,老人的心里一定是踏实的 。

即使老伴身体不行了,不能互相照顾,但是因为有老伴的存在,他可以告诉儿女如何照顾老人,督促儿女孝顺老人,避免儿女因为照顾老人而互相推卸责任 。

最后我想说:

对于步入晚年的人们,要学会珍惜自己的老伴,心疼老伴、在乎老伴、理解老伴,因为只有老伴可以一直陪在我们身边,一直陪我们慢慢变老 。

为了晚年的幸福,如果自己是丧偶、单身,可以重新找一个老伴,彼此互相照应,排除孤单,还减轻子女的负担 。

同时,老人还应该坚持身体锻炼,保持健康的体格,有了好身体,晚年才能更加幸福 。

最后说给所有儿女的,我知道大家很忙,但是再忙也要抽空多陪伴父母,都说百善孝为先,但是不能光嘴上说说,应该付诸在行动上 。

父母在就是一种幸福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