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这是全网最丑、最真实、最反内卷、最反容貌焦虑的社交网络……
Hoome app 推出后 , 其运营负责人起帆这样在朋友圈介绍道 。
对于国内的年轻人来说 , 它才刚刚掀起「反虚假社交」的苗头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Hoome「世界」页面截图(图片经过模糊处理)
而在大洋彼岸 , 一股追求原生、真实、自然、直接的社交新风潮已经燃了起来 。
这类 app 层出不穷 , 它们都不约而同地释放着这样一个信号——「丑」 。
「丑」只是一种具有反差感的代称 , 背后其实是对当下社交环境的反击 , 它们都在反滤镜、反修图、反自我伪装、反社交压力……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荷兰博主Rianne Meijer 分享美化后拍照和真实拍照状态
对于饱受社交折磨的新生代来说 , 这是一个新的精神乐园 。
追求「丑」的 Z 世代
打开 Hoome 的「世界」版块 , 第一印象就是 , 画面有点惨不忍睹 。
拍摄随意、取景随性、没有构图、没有滤镜 , 不能配文字 , 也不能点评赞 。
所以你可以看到:一张充满雀斑的脸;一袋乌漆抹黑的深夜烧烤;一片花花绿绿的棉被角落;一张笔记乱七八糟的数学试卷......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Hoome「世界」页面截图(图片经过模糊处理)
他们展示的生活在手机屏幕上甚至有种陌生感 , 毕竟平时其他社交平台上刷的日常总是精致美好 , 土味也是刻意营造的幽默 。
「真丑啊」 , 感叹一句后 , 突然又想到 , 这跟自己的生活似乎也没啥两样 。
倒不是因为生活真的丑 , 只是平时看的太美了 , 误以为线上线下本来就不一样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technologyreview
比起被称为社交平台 , Hoome 更偏向通讯工具 , 它建造的是一个熟人社交网络 , 一个让你和朋友像上面那样无所顾忌交流的地方 。
所以不难看出 , 它的产品设计也始终围绕着「真实、平等、纯粹、实时」这些关键词 。
比如说 , 照片只能现拍 , 拍下才能解锁朋友实时的照片;比如说 , 朋友一拍照 , 不用打开 app 就能即刻出现在你的桌面;还有个有意思的点是 , 一切动态和消息次日 0 点全部清零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丑」在这里更像是一种简单和直接的表达 。
当复杂、内卷的社交网络成为习惯后 , 人们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社交关系的本质 。 至少它应该是没有包袱、没有压力、无需表演的 。
国内才刚刚显露冰山一角 , 国外类似的 app 们已经引起了资本和大量新生代的关注 。
你应该有听过一句话:朋友相册里的你 , 才是真实的你 。
这也是去年 5 月大火的 app——Poparazzi 最大的吸引力 。 推出的第一天 , Poparazzi 就登上了 24 个国家 App Store 榜首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它在真实社交的基础上更强调互动 , 体验也挺反常规:

  1. 不能自拍 , 只能拍朋友 , 而且你拍朋友的照片会自动传到朋友的主页
  2. 不能编辑图片、编辑文案、只能配一个表情
  3. 没有点赞、没有评论 , tag 的照片量就是标准
尤其第一点「反自拍」 , 迅速让 Z 世代的朋友圈子里涌现了一股拍别人的热潮 , 随时能在自己和朋友的主页看到丑照笑出鹅叫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janice
那种真实、自在、不设防的快乐在传染 , 尽管照片不是自我展示的完美 , 但卸下社交网络的面具后 , 似乎更让人感觉美好 。
更早的 Dispo , 后来的 Locket Widget , 以及今年初推出的 BeReal , 同样都在反滤镜、反修图 。
Dispo 拍下是什么样 , 呈现就是什么样 , 拍完照要 24 小时才能出片 , 第二天才能看到 , 就像一夜回到胶卷时代 , 等待积累越久越有惊喜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Locket Widget 同样不能加滤镜和修图 , 但不同的是 , 拍完一张照 , 你的朋友甚至不用打开 app , 即刻就能在手机桌面上看到 , 这点和 Hoome 有异曲同工之妙 。
它的创始人 Matt Moss 最开始就是把这 app 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异地的女朋友 , 希望能加强彼此的联系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彼此社交生活呈现时间的拉长和拉近 , 既让人们找到回归传统的真实 , 也找到了聚焦当下的真实 。
BeReal 还让这份真实加剧扩张 , 当你拍照时会同时启动前后摄像头 , 让你的原生态脸盘和无涂抹生活同步呈现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当人们不再去刻意塑造生活本身 , 也就不再去想「丑不丑」这件事 。
一个又一个同类 app 兴起 , 一群又一群年轻人涌去——「丑」在快速传染中 。
主流审美也难逃反主流
在这些新 app 打着「反 instagram」的旗号兴起时 , instagram 上也开始 「反 instagram」 。
几年前当你刷 instagram , 上面可能都是各类明星、艺术家、潮人们声色各异的穿搭自拍 , 搭配着鲜艳的幕墙、精心设计的场景 , 以及琳琅满目的特效 。
现在 , 一个随意的快餐、一些散乱的垃圾袋、一张张脏兮兮镜子前的自拍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vice/Daisy Jones
很多人还会特意拉大焦距让照片看起来模糊不清 , 或者用年代久远的老相机拍低保真照片 。
网红营销机构 Estate Five 的联合创始人Lynsey Eaton表示:
以前的网红只发布在完美光线条件下拍摄的照片 , 或者是一些具有共性的食物 。 但这一套法则已经过时了 , 对年轻一代根本不适用 。
26 岁的电子游戏测试员 J Whitehead 接受 Vice 采访时 , 也提到她会经常找一些奇怪的东西在网上发布 , 这对她来说比找一个完美的「调色板」更有趣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她会拍摄街上的垃圾、烟灰缸里的死鸟、丢弃的薯片等等. 图片来自:J Whitehead@binothy
完美和精心的策划让人感觉虚假 , 接受和关注世界的丑陋更真实 。
对比年轻群体越来越活跃的 TikTok , instagram 就像逐渐走向中年 , 被千篇一律的精致画风和 Facebook 一样的烦人广告充斥 。
而年轻人喜欢 TikTok 的原因也在于 , 这里的内容没有太多高级的编辑技巧 , 鲜明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更突出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挪威去年还立法要求内容创造者加滤镜和修图必须说明 , 以应对社交媒体造成的诱导和压力 。
国内就连生活看起来最小资情调的小红书 , 也在景点滤镜风波后 , 开始整顿过度美化和虚假描述的内容 。
只是 , 这些大大小小的平台上展示的「丑」 , 未必是真的丑 。
创意机构 The Digital Fairy 的艺术总监 Jane Macfarlane 说道 , Instagram 上很多用户发布「反美学」的内容其实是在说 , 「即使是最接地气的奇怪画面、没有加任何滤镜的情况下 , 我的生活仍然看起来很酷很有趣」 。
那些看似混乱的内容 , 实则让他们凸显了自己的特别 , 避免被别人模仿和同化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J Whitehead@binothy
爱范儿采访 Hoome 时 , 起帆也对爱范儿表示 , 国内的年轻人其实还是虚假地反容貌焦虑、反人性伪装、反社交压力 。
大家发表的言论和内容都是社交货币 , 内心再强大的人 , 大概也不会把自己的丑照发到国内任何一个主流社交媒体上 , 更多年轻人还是选择沉默 , 但这种沉默其实也就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 不过他们自己也还没意识到 。
而且 , 在更多中国二三线城市和下沉市场 , 千篇一律复刻的 ins 风才开始流行 , 「滤镜式审美+表演式社交」依然是主流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有颜色的墙就是打卡圣地
主流现在依然是主流 , 只是年轻人们也会厌倦被社交网络操纵 , 需要片刻的喘息 , 需要那些满足新需求的社交平台出现 。
它们有的折戟沉沙 , 在资本狂热和年轻人新鲜感褪去后 , 开始退出市场;有的没有功能和营销上的持续创新 , 成了昙花一现;还有一些在持续发展 , 虽然都在反滤镜反修图 , 但仍没有完全去掉社交的包袱 , 就像 Dispo 可能让你为了第二天那张完美的照片而精心化妆和摆拍 , Poparazzi 依然留下了浏览数和表情数 , 社交压力只是换了种形式存在……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没有什么完全的「丑」 , 就像没有什么是完全真实的 。
但未来 , 我们依然会越来越靠近它 。
「丑」会是未来社交的常态
下一代社交会是怎样的?
可能大部分人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元宇宙社交」 。
毕竟最近太多元宇宙热词营销给大众洗了一次全方位的脑 , 前阵子大火的啫喱 app 也让人感受了一把模拟「元宇宙」的形象社交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啫喱 app
看起来 , 未来社交似乎会越来越虚拟 , 直至完全虚幻 , 而人们都争相虚构出更完美的自己 。
不过事物之间总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制衡 。
比如现在滤镜、修图、模板化内容过度席卷社交媒体 , 我们就会渴望原始的「丑」的内容 , 当虚拟的未来社交愈加火热 , 人们对真实的渴望也会更加强烈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Mamamia
Hoome 产品经理路飞认为未来的社交可能分为两个方向 , 一个是「AR 向」 , 一个是「VR 向」 , 后者是完全虚拟的社交世界 , Hoome 则站在前者:虚实结合 。
现在的 Hoome 离他们想要达到的最终形态完成度还只有 10% , 暂定实现时间为 2027 年 。
其关键的转折点 , 就是硬件 。
如消费级 AR 设备的普及 , 就会带来一个新的拐点 。 苹果发布 AR 新品可能会是一个迭代的契机 。
这时候 , Hoome 上呈现的不只是你和好友的实时照片与文字 , 还可以随时看到对方在现实世界或虚拟世界里正在做什么 , 以及世界其他角落正发生的一切 , 他们或许以全息形象出现 , 并不是完美的样子 , 但就像在身边一样 , 是随时可以在线的陪伴 。
过去的「现场感」 , 升级为「在场感」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Hoome
这种社交形式是颠覆性的 , 路飞说道 , 「我觉得所有的社交其实也就是时间、空间和互动组成 。 当有新的设备出现时 , 改变了时间 , 改变了空间 , 也会有不一样的互动方式 。 」
可以预见未来社交还会更加实时 , 逼近每一秒的真实 。 尤其在熟人社交之间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Hoome
5G 、AI、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持续革新 , 都可以重塑用户的社交行为、社交场景、社交入口 。
现在的社交关系链可以说都在腾讯旗下两大社交巨头之下 , 或许未来在基于 web3.0 的社交网络中 , 甚至可以建立开放、去中心化、不隶属于任何人的关系链 , 那些你愿意重新为朋友去建立的关系链 。
从新的技术 , 到新的设备 , 到新的社交网络 , 熟人社交还有更多新的可能和机会 。
泛滥的虚假和同化的美还将持续伴随 , 这是数字时代打开的潘多拉盒子 。 更多新的社交 app 将在创新和启示中摸打滚爬 , 铺垫着、也等待着好时机 。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technologyreview
此刻「丑」就是一种推动力 , 无论它代表的是真实 , 是纯粹 , 是直接 , 还是自然而然的生活 , 都会成为未来社交的日常一环 , 也会在虚拟之风越吹越狂时 , 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
现在 instagram、微博、小红书、朋友圈这些地方看起来和真实生活不一样 , 也有一个原因 , 就是它们大部分并非实时发生 , 而是经过很多道工序和一些时间后的产物 。
完全实时的社交 , 是保证真实和真诚的关键 。
尽管未来完全的真实 , 可能没有美化虚幻的内容那么让人上瘾 , 但我们需要它 。
当我问起帆 , 看着 Hoome 上其他人「丑陋」的生活现场 , 他们在瘫床、在上课、在走路、在吃饭 , 和自己日常差不多 , 并没什么让人沉迷的内容 , 更多人怎么为此沉迷?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
文章图片


Hoome「世界」页面截图(图片经过模糊处理)
起帆回应 , Hoome 的重心依然是好友的实时陪伴 , 但反直觉的是 , 用户在「世界」版块停留的时间并不低 , 世界上其他人的生活就像一个侧面 , 这里内容是实时更新的 , 永远发生在此刻 。
你有没有在窗前望向对面那栋楼时 , 想象里面的人在做什么 , 有没有试过在天桥上久久看着下面车水马龙 , 那里一个个人驾驶着经过 , 每一秒都不一样 。 你会产生一种平静感 。
一种这就是生活本身的感觉 。
题图来自: J Whitehead@binothy
大数据杀熟的时代要结束了 点击查看
当初怼刘海屏最狠的三星 , 为什么又用了回来? 点击查看
点击「在看」
【网络|越「丑」越快乐,这就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大法】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