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九老洞为何这么多人失踪?“中国飞人”勇闯诡洞查明真相始末( 二 )



现代前120米洞段已安装人工设施
又进得几十米 , 突然间密密麻麻的黑影从洞中飞起 , 从二人身旁拥挤着飞过 , 两人耳中尽为翅膀扇动空气发出的“扑棱”之声 。 衣先生一边大声呼喊着同伴 , 一边挥舞着手上的手电筒护卫身体 , 又瞅了个空子 , 伸手一抓便抓到一只 。
此物刚刚入手 , 衣瑞龙先生便感到不对劲 , 他本以为是蝙蝠 , 但掌中传来的手感却告诉他 , 这东西全身是毛 , 惊得他差点扔出去 。
待到手电筒一照 , 才看清是某种燕子 , 后来回到乐山查询才得知此物学名叫做“岩燕” , 常栖息于荒山野岭的深洞大穴之中 。
两人虚惊一场 , 便又继续前行 , 大约百余步后 , 便来到一处宽大的洞室 。 这里已经深入九老洞100多米 , 周围安静得没有丝毫声音 , 同时没有任何光线 , 完全就是一片纯粹的黑暗 。
衣先生打着手电筒仔细观察四周 , 看到洞内深沉且压抑的黑暗中 , 隐约现出一个极其残破的神台 , 神台上是一尊不知多少年前的半截无头菩萨 , 油彩早已脱落 , 只剩下斑驳残落的泥胎 。
两人走过的这一段洞道 , 便是今日九老洞景点开发出的前120米旅游洞段 , 但在36年前 , 这一段却是生人勿近的隐秘之地 。

九老洞神台(后修复的)
衣瑞龙围着此处洞室寻了一圈 , 最终在距神台不远处找到了一个矮小的幽深洞口 , 人只能爬进去 。 这里便是通向九老洞深处的入口 , 如今这个洞口早已被封 , 避免游人擅入 , 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 却是完全不设防的 。
二人从矮洞中向内爬入 , 此洞倒是有趣 , 越往后走越宽敞 , 到得后来已可让人直立行走 。 此洞尽头是一处4米高岩壁 , 翻下岩壁 , 行不多远便来到一处遍布石锥的险地 。
这些石锥形如石笋 , 有从地面往上长的 , 也有从洞顶倒悬而下的 , 人在其中行走 , 犹如置身于巨兽口中利牙之间 , 稍不注意就会被锥尖划伤 。
穿过“巨兽口” , 又见一小洞 , 此洞幽深异常 , 深不可测 , 洞内隐隐有“嘀嗒、嘀嗒”的滴水之声 , 衣瑞龙二人壮着胆子爬进去 , 走到尽头 , 便是一处大溶洞 。

溶洞
大溶洞顶上遍布着钟乳石 , 往下淅沥滴水 , 以至于在洞中央形成一个极小的池子 , 水清如琼浆玉液 , 像极了武侠小说中常写的天材地宝万年石乳 , 喝一口可猛增数十年功力打通任督二脉的那种 。
大溶洞经衣先生测量 , 面积大约300多平米 , 四周多有小洞 。
两人寻了一处洞口进入 , 行不多远 , 眼前同时出现了五六个岔洞口 , 又寻了一洞进入 , 然后又遇见岔洞 , 而来时的路早已不知所踪 。
这时候两人知道 , 自己遇上真正的麻烦了——迷路了 。
衣先生这是第一次探洞 , 准备相当不充分 , 他此时尚不知道 , 他们已是进入了九老洞第一个“死关”——迷宫!
据后来科考队探测 , 九老洞内仅探明的部分就有67个小洞 , 这些小洞层层叠加、洞洞相连 , 呈上下立体网状分布 , 其中绝大部分小洞都集中在此处“迷宫”内 , 人若误入又断了照明 , 九死一生 。

洞穴内
二人发现自身已是迷路 , 先是慌乱了一阵 , 接着又便强制自己冷静下来 , 商量对策 。
衣先生身上带有笔记本 , 本是为了记录洞中考察数据 , 此时这笔记本便派上用场 。 他们将笔记本撕成纸条 , 每经过一个洞口便放上一张纸条作为标记 , 以避免重复行路 。
然后每经过一处洞口 , 便细心听取有无滴水声传来 , 若有 , 则朝滴水声方向前行 , 只要回到大溶洞找到来路就算有了活路 。
二人按这两个方法 , 在洞中足足转了几个小时 , 才幸运地从大溶洞里的另一个洞口转出 , 此时二人才算逃出升天 。
这一次“迷宫”经历给衣先生的教训极为深刻 , 一直让他心有余悸 , 如果他们在手电筒电量耗完前还没从“迷宫”中转出 , 可谓必死无疑 。
但这一次迷路也让他有了很大收获 , 让他对“迷宫”内的路径和典型地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 为他以后再次进入此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峨眉九老洞为何这么多人失踪?“中国飞人”勇闯诡洞查明真相始末】
洞穴内
两人回到大溶洞 , 算是捡回一条命 , 返回的路上二人健步如飞 , 几乎是连滚带爬冲出九老洞 , 回到落脚的仙峰寺才算心安 。
这是衣瑞龙先生第一次探洞 , 走到第一处“死关”迷宫就被迫打道回府 , 令他一直耿耿于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