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是 , 欧罗巴赤道位置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63℃ , 而两极的平均温度 , 更是达到了惊人的零下223℃ 。
就人类目前已知情况来看 , 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够在这种极寒的环境下长时间生存 , 所以说它是一颗“死星” , 似乎非常贴切 。
但事情却在1979年发生了转变 。
1979年7月9日上午08点左右 , 旅行者二号飞掠木星 , 人类第一次对包括欧罗巴在内的四颗伽利略卫星进行了精确成像 。
虽然距离很远 , 分辨率也非常低 , 但仍然揭开了欧罗巴的神秘面纱 。
当第一批照片穿越6亿公里的距离到达地球时 , 科学家们被眼前看到的景象 , 惊呆了 。
欧罗巴光滑明亮的表面 , 布满了深褐色的纹理 , 就像一个被线绳胡乱缠绕的剥了皮的鸡蛋 。
这些纹理是冰壳[qiào
上的裂纹 。
而这些裂纹也让科学家们心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推测 , 具体是什么 , 我们后面再说 。
进一步观察科学家们发现 , 很多裂纹有着轮廓边缘彼此吻合的两个对立面 , 就好像它们被撕裂分开之后 , 下面涌出的深色物质又将裂缝填满了一样 。
这个发现让科学家们感到费解 , 因为在通常情况下 , 只有地质活跃的天体表面 , 才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
难道欧罗巴的地质很活跃?
似乎是为了印证科学家们的猜想 , 在后面的研究中 , 欧罗巴展现了自己极为独特的一面——光滑 。
它的表面非常光滑 , 很少有超过几百米的起伏 , 大的陨石撞击坑几乎没有 。
这种情况对于一个存在时间超过数十亿年、并且有固态地壳[qiào
的天体来说 , 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
除非在相对较近的时间内 , 有地质活动抹平了这些撞击痕迹 。 这也就暗示了 , 它的表面其实是相当“年轻”和“活跃”的 。
而天体活跃的地质活动 , 需要庞大的能量作为支撑 , 因此 , 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支撑欧罗巴地质活动的能量 , 究竟是哪来的 。
要知道 , 欧罗巴的体积很小 , 跟月球差不多 , 而月球内部剩下的能量 , 早已经无法支撑它活跃的地质活动 。
所以 , 欧罗巴其实也应该和月球差不多 , 成为一颗“死寂”的天体才对 。
但显然 , 现实和预想出现了巨大的矛盾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很快 , 旅行者2号的另一个重大发现 , 让科学家们找到了答案 。
很早之前 , 科学界认为 , 太阳系只有地球拥有活动的火山 , 但旅行者2号飞掠木星时 , 却在木卫一上看到了九组火山喷发的景象 , 这个发现颠覆了以往认知 。
在后续的研究观察中 , 科学家们一共在木卫一上发现了400多座活跃的火山 , 而它也因此一跃成为“太阳系中地质活动最活跃的天体” 。
就像前面说的 , 天体活跃的地质活动 , 需要庞大的能量支撑 , 而像木卫一这样地质活动极度活跃的天体 , 它内部蕴含的能量则更加惊人 。
这些能量是哪来的?
最初 , 科学家们怀疑是木卫一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 或者形成之初积攒的内能 。
但经过计算 , 木卫一的体积实在太小了 , 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 根本不足以支撑它这么剧烈的地质活动 , 而它积攒的原始内能 , 也早应该消耗殆尽了 。
既然不是木卫一自身的原因 , 那会不会跟它所处的环境有关呢?
事实上 , 在旅行者2号发现木卫一有火山活动之前的几个月 , 包括天体物理学家斯坦顿·杰罗德·皮尔(Stanton Jerrold Peale)在内的三位科学家 , 就已经发表过一篇论文 。
他们在文中指出 , 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这3颗卫星处于罕见的共振状态 。
它们之间的引力相互拉扯 , 将公转轨道变成了拉长的椭圆形 , 有较大的偏心率 , 在每一次绕行木星的过程中 , 先是距离母星越来越近 , 然后又越来越远 。
这样的结果就是 , 每颗卫星都被来回撕扯挤压 , 就像一个被不断揉搓的面团 。
由于木卫一距离木星最近 , 公转时间最短 , 受到的影响也最大 , 以至于地面落差甚至都达到了100多米 。
在这个过程中 , 岩石之间的来回摩擦产生了巨大的热量 , 正是这些热量支撑着木卫一活跃的地质活动 。
这种因潮汐力影响 , 而产生热量的过程 , 被科学家称为——“潮汐加热” 。
由于潮汐加热效应会随着与母星距离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 所以欧罗巴得到的热量并没有木卫一那么夸张 , 但这些地热足以让靠近岩石层的坚冰融化 , 保持液态状态 。
推荐阅读
- 泰王合理帮衬三位子嗣,两位公主认清现实,提帮功晋升成为继承人
- 1991年,民航美女工作失误亏空500元,发现漏洞后借机赚了55万
- 广州:一女子穿潮流裤坐地铁,被大妈训斥一路:都露到大腿根了
- 读懂广州·解密|英国科学家寻宝广州“神秘花园”
- 广州最奇葩建筑,远远看着像是棺材,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 55岁男子旅游团按耐不住整出个私生子
- 5名广州渣男AA合租豪宅汇悦台,装超级富二代骗“多名嫩模”开趴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