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四月返回,航天员着陆前会经历什么?看完让人心疼( 二 )


当距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时 ,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增加 , 返回舱以7.9千米/的速度与大气产生剧烈摩擦 , 这让返回舱周围产生等离子气体层 , 屏蔽了电磁波 , 返回舱表面与大气层摩擦形成“黑障” , 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 。 直到距离地面40公里的高度时 , 返回舱与地面的联系才能恢复 。

当距离地面约10公里的高度时 , 返回舱的伞舱盖会打开 , 引导伞、减速伞、牵顶伞主降落伞会依次打开 。 其中减速伞会让返回舱的下降速度从200米/秒减至60~70米/秒 , 主降落伞再次把下降速度减至5~6米每秒 。
在距离地面1米左右的高度时 , 返回舱的4台反推发动机会启动 , 让返回舱实现软着陆 , 此时就会出现文章开头提到的返回舱发出火花的场景 , 返回舱安全着陆 。 地面救援队伍马上对返回舱进行检查 , 确保没问题之后就打开舱门 , 帮助航天员出舱 。
总之 , 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地球时 , 虽然会采用“快速返回方案” , 但以上描述的几个阶段一个都不会少 。 在这个过程中 , 航天员的身体要承受非常严酷的挑战 。

3、那么航天员在返回地球过程中 , 会经历哪些挑战呢?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轨飞行6个月 , 长期处于微重力环境 , 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比如体液减少、肌肉萎缩、骨骼流失等 。 在这种身体条件下 。 三位航天员从12点43分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 , 到13点34分返回舱着陆 , 短短51分钟的时间里经历高速坠落、超重、黑障区失联、强烈撞击等多重极端挑战 。
高速坠落和超重:空间站以7.9公里/秒的速度在距离地面393公里的位置高速飞行 , 神舟十三号飞船脱离空间站组合体时 , 也是一样的速度 。 助推器启动之后 , 飞船的速度会降下来 , 高度也随之下降 , 但依旧保持着7公里/秒以上的速度 。
三位航天员搭载飞船返回时 , 一开始并未感觉任何不适 , 但当飞船再入大气层时 , 与大气层发生摩擦 , 飞船的速度会快速下降 , 这会让航天员产生超重 , 承受4倍重力的加速度 。
好在航天员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 , 如果换成普通人 , 承受如此大的重力加速度 , 很可能会出现视觉改变 , 甚至丧失意识 。

黑障区失联:返回舱在从距离地面100公里降至40公里高度的过程中 , 会进入“黑障区” , 航天员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 , 这个过程会持续4~6分钟 。 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 , 航天员处于完全失联的状态 , 这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都是极大的 。
强烈撞击:并非撞到坚硬的物体上才会有撞击感 , 神舟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 , 在进入大气层、打开降落伞以及着陆的瞬间 , 都会出现降落速度的瞬间降低 , 这让里面的航天员感受到强烈的撞击 。 尤其降落伞打开和着陆地面的瞬间 , 航天员面对的撞击不亚于一场小型车祸 。

重新适应重力:空间站里是微重力环境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轨飞行6个月之后 , 身体已经适应了微重力环境 , 而当他们返回地球时 , 又要重新回到地球重力环境下 , 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
神舟十二号三位航天员返回地球时 , 从出舱到乘坐专机回到北京 , 整个过程都是被抬着走 , 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无法快速适应重力环境 , 站里的话会发生危险 。
同样的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着陆之后 , 也会出现失去平衡 , 血压偏低等症状 , 况且他们在轨的时间是6个月 , 不适应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
总之 , 神舟十三号返回时 , 三位航天员要经历一场严酷考验 , 身体要承受各种极端的挑战 , 如果换成普通人 , 恐怕着陆之后会失去意识 。

4、航天员返回后如何恢复?与神舟十二号三位航天员一样 , 神十三航天员返回地球后 , 也会被转运至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基地——北京航天城 。 他们要在那里进行为期至少半年至一年的疗养恢复 , 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医学隔离期:航天员要在航天城的公寓内适应地球重力环境 , 提高心血管系统和支持运动器官功能 , 提高立位耐力 。
医学隔离期为14天 , 在此期间 , 除了航天员医生为他们进行身体各项功能的检查和监测外 , 其他无关人员通通杜绝接触 , 这是为了让航天员能够更好的休息 。

第二阶段是医学疗养期:航天员可以搬到环境非常好的疗养院 , 在继续恢复身体的同时增加活动量 。 这个阶段大概持续20~30天 , 航天员的主要任务是增强抗病能力 , 期间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