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绿色?智能工地藏着哪些“黑科技”?

监测|绿色?智能工地藏着哪些“黑科技”?
文章图片

中建六局建设者在肿瘤医院站施工现场安装轴力传感器 。
【监测|绿色?智能工地藏着哪些“黑科技”?】采访人员从市住建委获悉 , 本市在施最深地铁项目——由中建六局建设的地铁7号线肿瘤医院站开工一年多来 , 克服诸多困难 , 运用创新技术设备 , 打造智能化和绿色环保型工地 。 这个“最深地铁”项目藏着哪些“黑科技”?昨天 , 采访人员前往现场一探究竟 。
地铁7号线肿瘤医院站最大开挖深度36.8米 , 为本市地铁在施最深 , 在全线施工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 。 中建六局地铁7号线肿瘤医院站项目总工程师王子豪告诉采访人员 , 为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 肿瘤医院站创新工法 , 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 。 他打比方说 , 盖房子一般都是从地面往上起高盖房 , 盖挖逆作法是指反方向盖房子 , 先盖房顶再建房体 。 “这项工法能降低结构施工风险和环境风险 , 大大节省施工空间;顶板施工完成后 , 可进行回填 , 恢复路面 。 ”
采访人员现场留意到 , 地铁7号线肿瘤医院站周边环境异常复杂 , 距地铁5、6号线运营线路仅24.25米 , 这就要求施工中不允许有任何闪失 , 项目部必须严控基坑及周边土体变形 , 将施工对周边建筑影响降到最低 。 监测自动化与智能化、数据可视化的信息化系统应用 , 是项目建设者掌握施工风险状态的最有效手段 。 为此 , 项目部运用了一套基坑自动化监测“神器” , 这套系统可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项目进行24小时全自动全方位监测 。 “智能化监测设备精度高、稳定性好 , 自带温度补偿 , 工作温度可低至-30℃ , 避免了人工监测误差 。 ”王子豪告诉采访人员 , 采用该监测系统以来实时进行监测数据的有效分析及措施应对 , 有效控制了施工过程风险 , 保障了施工质量安全 。
受本市富水软土地质条件所限 , 该项目在进行地连墙成槽作业时 , 需要采用泥浆护壁 。 肿瘤医院站的70.3米超深地连墙单独一幅 , 就要使用500立方米泥浆 , 整个项目一共要使用近4万立方米泥浆 , 如此大体量泥浆使用后的废弃处理是一大环保难题 。 为此项目部采用干化处理技术 , 所有泥浆不外运 , 统一就地干化系统处理 。 经过层层压滤 , 干化的沙土可以在地铁施工中用于回填 , 滤出的水分在项目上进行循环利用 。 新技术的好处还不仅于此 , 建设者通过合理安排泥浆的循环使用节奏 , 大幅缩减了现场废浆池容量 , 节省大量项目施工场地 。 “这套压滤干化系统的运用 , 开创了北方地铁施工领域大体量泥浆就地环保处理的先河 , 先后迎来30余次学习观摩 , 为地铁施工泥浆处理提供了环保范本 。 ”项目党支部书记、经理张书伟对采访人员说 。 (采访人员雷风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