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什么?其中临床应用研究案例都有哪些?( 二 )


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与临床应用中 ,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成为个性化精准医疗的种子/载体 , 给千千万万家庭在疾病治疗上带来福音 。 因此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非常适合用于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 。

间充质干细胞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 , 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热度不断攀升 , 美国NIH的ClinicalTrials是全球最大的临床研究数据库 。 根据该数据库的检索结果 , 截止2022年3月19日 , 在该数据库登记的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研究为1098项 。 其中 , 在中国、欧洲和美国开展的临床研究数目位居全球三甲 。

从治疗的疾病种类来看 , 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研究涉及上百种疾病 。 其中神经系统、心血管和骨科疾病是三类主要的研究领域 , 占比都在15%以上 , 总和超过一半 。 另外 , 糖尿病、肝脏、肺脏、胃肠道、皮肤、自体免疫疾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比例都在5%左右 , 是间充质干细胞重要的临床研究方向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案例01代谢疾病1.1 糖尿病
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 , 只能依赖体外给予胰岛素或药物降低血糖 , 同时配合饮食调理和运动 。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刺激胰岛β细胞再生的功能 。

在我国 , 已有三甲医院开展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 大多数患者都达到血糖降低 , 胰岛素减量的效果 , 部分患者甚至停止用药 。 与此同时 , 患者体质增强了 , 亚健康状态也得到一定程度纠正 。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探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进行免疫治疗情况下对I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及疗效 , 结果显示 , 对42位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 , C-Pep上升105.7% , 胰岛素49.3% , HbA1c下降12.6% , 快速血糖下降24.4% , 胰岛素需求量下降29.2% 。
1.2 糖尿病并发症
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并发症上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
1.2.1 糖尿病足
陕西省人民医院在无菌条件下 , 为5位住院的Ⅱ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按3cm×3cm间距于患处多点肌内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 , 病变严重者足部按1cm×1cm间距注射 , 溃疡周围重点注射 , 治疗后足部疼痛和麻木程度明显减轻 , 间歇性跛行显著改善 , 溃疡全部愈合 。
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医院向53位II-IV级糖尿病足患者的病肢溃疡部位多点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 治疗后三个月 , 与对照组相比 , 治疗组疗效明显 , 皮肤温度 , 踝-臂压力指标 , 皮肤氧张力及跛行距离均有稳定提升 。
1.2.2 糖尿病肾病
第二军医大学福州总院临床医学院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向15位胰背动脉、双肾动脉介入及外周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 治疗后 , 患者血压、血糖、C 肽值及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 。 在改善舒张压、肾功能方面的临床疗效方面 , 治疗组优于口服缬沙坦+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对照组患者 。
02神经系统疾病2.1 帕金森病

我国第一例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在石家庄医院完成 。 来自印尼的76岁老人谢喜云患帕金森病十几年 , 右手三个手指肌肉强直收缩 , 身体僵硬 , 吞咽困难 , 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 在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几个小时 , 就能顺利进食 , 当晚还能轻松地观看电视节目 , 身体其他症状明显好转 。
中国医科大学的孙丽博士将含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悬液通过颈动脉植入10位帕金森病患者体内 , 患者移植后 , 行走姿势、震颤程度 , 自主运动及坐、起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 不但有效控制帕金森病的发病进程 , 而且有效改善受损的脑组织功能 , 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
2.2 老年痴呆
贵阳市金阳医院周强和他的团队 , 用自体骨髓干细胞先后治疗了四位老年痴呆患者 。 首例患者是一位75岁的男性 , 入院时不认识亲人 , 大小便不能控制 。 移植治疗后以上症状迅速改变 , 出院时 , 不但能认知家人 , 大小便也恢复正常 。
2.3 失眠症
浙江武警总队医院的王亚莉医生为19位失眠症患者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失眠 , 这些患者均入睡困难 , 睡眠质量下降 , 总睡眠时间不到6小时 。 移植治疗后1个月 , 患者的睡眠改善作用同口服药物相当;治疗2个月后 , 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好于口服药物 , 治疗3个月后 , 患者的睡眠质量也明显优于口服药物 , 且一次治疗作用可持续达1年之久 , 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显著 。
03运动系统疾病3.1 退行性关节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