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出海建厂,宁德时代将掀起动力电池出海潮?
“宁王”也要出海了 , 据外媒报道 , 知情人士透露 , 宁德时代正考虑斥资50亿美元在北美建设一座电池工厂 , 为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客户供货 。据了解 , 宁德时代位于北美的新工厂年产能最高可达80 GWh , 未来将生产镍锰钴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 最终将雇佣多达1万多名工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视点·观察|出海建厂,宁德时代将掀起动力电池出海潮?】虽然宁德时代在中国的一位发言人拒绝就在北美的扩张、计划中的投资和工厂选址发表评论 , 但素有“宁王”之称的宁德时代却有着不得不国际化的理由 。为何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
宁德时代被迫出海?
在2021年 ,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头号巨头 , 它的全年装车量高达80.51GWh , 市占率高达51.1% , 可谓是以一己之力扛起了国内动力电池半边天 , 装车量与市占率不仅位居全国第一 , 同样也是世界第一 。
文章图片
毫无疑问 , 借着第一次新能源风口的宁德时代早已经成为一方的霸主 , 不过一直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宁德时代霸主的地位其实位置并不稳固 , 原因则是宁德时代正处于内外交困的之中 。
过去这些年 , 宁德时代全球第一市占率的背后是它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 其客户主要是特斯拉(上海工厂)、“蔚小理”等新势力 , 以及国内的合资品牌等 , 其中特斯拉的订单尤为重要 。
文章图片
数据显示 , 2020年 , 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了约25万辆车 , 其中20%的订单给了宁德时代 , 80%的订单给了LG新能源;2021年 , 特斯拉上海工厂产量增长到48万辆 , 66%的订单给了宁德时代 , 34%的订单给了LG新能源 , 可以看到特斯拉的订单 , 对2021年的宁德时代起到了关键作用 。
文章图片
然而目前宁德时代的包括像特斯拉这样的大客户正在加紧脱离宁德时代的环抱 , 今年年初“蔚小理”纷纷入股欣旺达 , 其中小鹏汽车甚至已经把欣旺达纳入G9的A供 。
文章图片
除了小鹏外 , 目前特斯拉和蔚来也在引入新的主力电池供应商 , 最近更是有消息传出 ,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已经到了特斯拉的C轮测试阶段 , 即将量产装车 , 而蔚来也在跟比亚迪深度接触 , 双方就关于蔚来子品牌的合作探讨已经进入尾声 。
值得一提的是 , 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 车企肯定不会满足其技术被动力电池车企把持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高涨 , 降本、产能自控、提升动力电池竞争力已经成为了新能源车企在技术发展上的重要指标 , 依靠自家的刀片电池成功站了出来的比亚迪就是最好的明证 。
文章图片
为了摆脱动力电池供应商对车企的掣肘 , 自研自产动力电池正在成为新能源车企的发展趋势 , 例如大众汽车在去年的动力日上就宣布 , 到2030年与合作伙伴一起在欧洲建立6家电池工厂 , 同时还要在全球范围内扩大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
文章图片
可怕的是 , 国内不断遭遇挑战的宁德时代此前由于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国内市场的开拓上 , 忽视了国外新能源市场的需求 , 导致宁德时代在外面市场的占比并不高 。
文章图片
过去这几年 , LG新能源一直扮演着逆袭者和追赶者的角色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 , 目前LG新能源在2018年的全球市占率仅为8% , 此后一路超过比亚迪、松下 , 到2020年达到23% , 到了2021年 , 它已经可以与宁德时代(25%)形成两强并峙的格局 。
文章图片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 , 2021年前11个月宁德时代国内装机量为65.93GWh , 海外市场占比不足20% , 而同时期LG新能源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仅有10% , 大部分都在海外市场 , 相比之下 , LG新能源的市场份额结构明显更健康 , 这也是LG新能源CEO Kwon Young-soo在年初IPO媒体交流会上强调 , “考虑到手头上的电池订单积压非常多 , 预计其全球市场份额将超过宁德时代 , 成为全球第一”的原因 。
可以说 , 趁着国内新能源第一轮风口起来的宁德时代如果不加速调整战略 , 开启出海计划 , 那么随着中创新航与LG新能源这些动力电池企业不断追赶 , 宁德时代多年形成的巨大优势将会逐渐被蚕食 , 甚至会丧失霸主的位置 , 可见宁德时代出海的重要性 。
宁德时代出海的利好
对于宁德时代启动海外建厂这件事 , 其实外界并不意外 , 而且动力电池是一门前期投入大、规模效应大的产业 , 如今的宁德时代早已经进入盈利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 , 虽然现在其他动力电池供应商不断地蚕食宁德时代 , 但对拥有成本优势、规模效应的宁德时代来说 , 短时间之内 , 它在国内的地位依然是不可撼动的 。
此外 , 上文也提及了 , 车企为了自身的核心利益摆脱宁德时代的束缚 , 选择二供已经是一种行业趋势 , 没有人能阻挡这种洪流 。既然无法阻挡 , 何不如趁着这个时机开启国际化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 , 宁德时代之所以这个时机启动海外建厂 , 根本原因还是海外市场大有可为 。
过去这些年 , 中国新能源爆发导致很多人以为海外的新能源市场增长速度与国内一样迅速 。然而事实并不是 。数据显示 , 2021 年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 279 万辆 , 同比增长约 40% , 渗透率约 为4.6% 。相比之下 , 去年国内的新能源乘用车批发总量达到了331.2万辆 , 同比增长181.0%;零售量达到了298.9万辆 , 渗透率高达14.8% 。毫不夸张的说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新能源市场 , 这也是宁德时代为何单靠中国市场就能成为世界第一的动力电池根本原因 。
文章图片
然而这种现状随着国外的车企纷纷转型新能源而快速改变 , 这意味着未来海外市场将会有大量的动力电池市场需求 。据SNE Research此前预测 , 到2023年 , 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达到406GWh , 宁德时代这个时候启动海外建厂 , 无疑可以进一步占据先机 。
文章图片
不仅如此 , LG新能源虽然已经上市 , 甚至夸下海口说将要超过宁德时代 , 但事实上它本身也危机四伏 , 例如此前采用LG新能源电池的雪佛兰Bolt因存在电池起火缺陷正处于无限期的停产状态 。如果宁德时代在北美的工厂可以迅速落地 , 凭借着多年的技术积累与成本优势 , 宁德时代未尝没有从LG新能源夺过雪佛兰Bolt电池供应的机会 。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被誉为“特斯拉杀手”的Rivian此前也在向外透露 , 计划在其电动汽车中全面采用新型电池 。这些电池包括为标准车型使用的磷酸铁锂(LFP)化学电池 , 以及为续航更长的车型使用的高镍化学电池 , 这无疑给了宁德时代一个供应电池的机会 。
文章图片
除此以外 , 作为国内新势力的大客户 , 宁德时代海外建厂也有助于国内新势力的出海战略 。自去年开始 , 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就纷纷开启了出海战略 , 例如此前爱驰此前就透露正在对海外工厂进行选址 。据爱驰的海外执行副总裁Klose介绍 , “爱驰一直希望将生产与外部组织的电池制造结合起来 , 目前已经有了几个候选的地点 , 不过目前这些考量仍处于起步阶段 。”
综上所述 , 无论是基于海外新能源市场的趋势还是站在促进国内新能源企业出海计划 , 宁德时代出海此时建厂都有着极大的前景 。
总结:虽然以目前的体量来看 , 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状态短时间不会有明显的改变 , 不过这种状态能持续多久呢?我想就连宁德时代自己都没有多大的信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在国内一家独大的宁德时代非常有必要趁着新能源出海的时机 , 加速其国际化战略 。
而且自去年开始 , 国内造车新势力车企纷纷开启出海战略 , 谋求国际化 , 其中零跑与比亚迪汽车更是被曝光要在海外建厂 , 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供应商 , 此时启动海外建厂既可以趁机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 也可以为国内的新势力车企出海保驾护航 , 可谓是一举两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国际学术交流受阻 俄罗斯不再强调通过国际期刊数据库评估科研成果
- 视点·观察|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盲盒加显卡双智商税BUFF
- 视点·观察|为了卸载360 外国网友被安排了一套全家桶
- GoTo|黄金时代对出海游戏来说意味着什么 | 每周海外科技创业事件回顾
- 视点·观察|新茶饮“下凡” 一点点们“瑟瑟发抖”
- 视点·观察|“锁电”疑云调查:多家车企遭投诉,谁才是幕后的“操盘手”?
- 视点·观察|体验太差 风靡一时的纸吸管消失?你喝奶茶的吸管又变了
- 视点·观察|张文宏谈第四针疫苗接种引热议:这可能是最后一个疫情“寒冬”
- 视点·观察|俄乌冲突、日本地震 为啥倒霉的又是“芯片”
- 视点·观察|“2.5亿存款”凭空消失被判为个人犯罪 工行也难逃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