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十四岁那年,你最爱听谁的歌?
上周末 , 在网上挂了一年多的一盘磁带终于卖出去了 。
成交前 , 买家问能不能拍一段磁带播放的视频 。 我一听 , 就知道是个“成熟”的买家 。 虽然磁带没多少钱 , 但毕竟是二十多年前的东西 , 掉粉、粘连是老磁带常有的现象 , 更别说我还注明了“音像制品 , 一旦出售 , 概不退换” 。 售前沟通清楚 , 总比有些买家东西拿到手后吹毛求疵、任性耍赖要省去很多麻烦 。
我回复说可以拍视频 , 但要先确认一下录音机是否还能用 。 买家说他车上有车载录音机 , 他可以开车上门来取 , 直接就能测试磁带的好坏 。
文章图片
我卖掉的这盘磁带是Backstreet Boys 1997年发行的专辑《Backstreet's Back》 。 1999年冬天 , 在海淀图书城昊海楼北边的一家音像店花了12块钱买的这盘磁带 。 这家音像店的位置 , 现在是北四环的辅路 。 这是我买的第一盘欧美流行音乐磁带 , 打着学英语的名义和我妈要的钱 。
最近一次听到后街男孩的歌还是2019年冬天在希腊 。 那天晚上 , 我正在雅典的旅馆大厅喝果汁 。 晚上十点左右 , 街上已经没什么人了 。 店员把大厅的电视打开 , 调成卡拉OK模式 。 大厅除了我 , 还有另外一名旅客 。 店员找到后街男孩的歌 , 然后把话筒递给我 , 邀请我一起唱 。 我说有点累 , 没应允 。 于是 , 我看着两个店员和另外的一个旅客一起欢快地合唱《As Long As You Love Me》 。
店员为什么会觉得我会唱后街男孩的歌?这个美国组合走红时 , 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全球化” , 还在学校教育的规训下争做二十一世纪的“四有”新人 。 如果不是她一个小时前刚看过我的护照 , 我一定会认为她把我当日本人或韩国人了 。 不管如何 , 至少在她眼里欧美流行文化的强风没有遗忘东方的文明古国 。 要知道 , 十年前还有外国人问我说你们那有互联网吗?
文章图片
第二天中午 , 买家在约好的时间开车到我们小区取磁带 。 他开的是一辆二手的铃木浪迪 , 经过改装的四驱小面包车 。 仪表盘面板旁边加装了一个带蓝牙的车载录音机 , 车里放着一些他收的老磁带 , 有张学友、张惠妹、张信哲、周杰伦……
买家说他小学时从亲戚家听到后街男孩的歌 , 然后就迷上了 。 他翻了翻以前的朋友圈给我看 , 2013年和2015年后街男孩两次来北京开演出会他都在现场 。
我把磁带给他 , 他看了看 , 说保存得真好 。 磁带放入车载录音机 , 几秒钟后 , 第一曲《Everybody》的歌声响起 , “Everybody, Rock your body, Backstreet's back alright.” 。
文章图片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前谷歌数据科学家赛思·斯蒂芬斯-达维多维茨(Seth Stephens-Davidowitz),写过一本畅销书《Everybody Lies》。
达维多维茨在书中讲了他做过的一个研究 。 他统计了音乐平台Spotify上某一首歌曲播放次数和收听者年龄的关系 。 统计时间跨度从1960年到2000年 , 包含了其间所有Billboard排行榜榜单冠军单曲 。
经过统计 , 达维多维茨发现 , 每个人最喜欢的歌都是在他们十四岁左右时发行的 。 统计中男生和女生稍有差别 , 男生最喜欢的单曲是14岁那年发行的 , 女生稍早一点 , 高峰出现在13岁 。
从统计中可以看到 , 20岁之后 , 你听到的音乐对你的影响不及14岁时的一半 。 需要注意的是 , 这里说的年龄是指他们喜欢具体的一首歌 , 而不是歌曲演唱者 。
文章图片
如果一个歌手或乐队的巅峰生涯足够长 , 并且积累的歌迷足够多 。 那么可能由于歌迷群体在14岁时听到的歌曲不同 , 而对这个歌手最喜爱的歌曲会不同 。
比如 , 我身边不少80后的都会喜欢周杰伦的前四张专辑 , 觉得之后的基本没法听 。 而95后很多是从《七里香》之后才开始听周杰伦的 , 不少人会对之前的专辑兴趣寡淡 。
又比如 , Coldplay我最喜欢的是前两张专辑 。 前几天一个00后和我说 , 她从《Viva La Vida》才开始听Coldplay , 从来都没听过前两张专辑 。 我和表弟相差六岁 , 我们同时喜欢很多乐队 , 但最喜欢的专辑却几乎没有相同的 。
文章图片
那我十四岁时最喜欢听谁的歌呢?
很遗憾 , 十四岁时我还没开始听流行音乐 。 作为一个生理和心理都晚熟的人 , 我和同龄人的青春期几乎只有年龄上是同步的 , 很多当年流行的东西我接触时都比同龄人晚几年 。 班里同学在课间竞相传阅《当代歌坛》杂志的时候 , 我看的是《当代体坛》和《足球报》 。
没有跳脱年龄的是 , 当时我也害怕被孤立 。 为了和同学尤其是玩儿得来的小伙伴能有点共同的谈资 , 我决定背一些歌名 。 为了看上去听得歌多一些 , 我专挑两个字的歌名背 。 于是我熟练背诵了张信哲、张惠妹、梁咏琪、王菲等两个字歌名的代表作 。
兴趣这东西 , 强迫不了 。 机缘不到 , 再叫芝麻门也不开 。
到了高中 , 开始叛逆了 。 越是同龄人喜欢的东西 , 我越没兴趣 , 也不会再在乎会不会被同学孤立 。 倒是我爸挺担心我太“独” , 还给我买了一张《流星花园》电视剧原声CD 。
文章图片
回到达维多维茨的研究 , 全世界流行音乐、偶像组合的目标受众都高度的一致 , 就是针对14-20岁的青少年 。 极力的讨好这个缺乏抵抗力且消费欲望强烈的群体 , 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
每一代人都觉得自己青少年时期听到的音乐才是最好的 。 在他们眼里 , 前一代人太土 , 后一代人太怪 。
前些年朋友们一起吃饭 , 聊到TFBOYS , 全是极尽鄙视 。 我说了句“这不就是咱们那会的小虎队吗?” , 换来的是几乎一口同声的回答:“能一样吗?!”意识到不合时宜后 , 不得不收起自己的耿直 。
没过几年 , 就再也看不到嘲讽TFBOYS的报道了 。 不是这个团逐步走向名存实亡 , 而是喜欢这个团的年轻人开始当上了媒体的编辑 。 正如同当初媒体对90后的斥责批评如今全变成了正面的褒奖 , 不过是因为90后开始陆续当上了主编 。
【专辑|十四岁那年,你最爱听谁的歌?】中年人热爱自己年轻时喜欢的东西 , 很多时候其实只是讨厌年轻人而已 。
推荐阅读
- 市场化|“十四五”方案出台 储能产业东风已至
- 问题|88岁“网红”的航天故事
- 人物|27岁乌克兰数学家在俄自杀 留下给疯狂世界的遗书
- 电池|“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布 万亿级产业迎顶层设计
- 物理|我国海浪研究开拓者文圣常院士逝世,享年 101 岁
- 基本|两部门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 资料|百岁著名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圣常逝世
- 装置|文圣常院士昨在青逝世,享年100岁
- 克利|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首席研究员韩克利病逝,享年59岁
- 新华社|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02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