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探寻璀璨千年的江南文明,答案就在这个保存最完整的远古村落

良渚文化|探寻璀璨千年的江南文明,答案就在这个保存最完整的远古村落

文章图片

良渚文化|探寻璀璨千年的江南文明,答案就在这个保存最完整的远古村落

文章图片

良渚文化|探寻璀璨千年的江南文明,答案就在这个保存最完整的远古村落

文章图片

良渚文化|探寻璀璨千年的江南文明,答案就在这个保存最完整的远古村落

文章图片

良渚文化|探寻璀璨千年的江南文明,答案就在这个保存最完整的远古村落

文章图片

良渚文化|探寻璀璨千年的江南文明,答案就在这个保存最完整的远古村落

文章图片


烟波浩渺的太湖孕育了无数灿烂文明 , 位于太湖东岸的龙南遗址正是新石器时期的生动写照 , 这颗历史长河中的文明遗珠 , 是目前发现良渚文化最完整的聚落 , 被誉为“江南第一村” 。

#良渚文化#龙南遗址地处吴江西南梅堰镇陇南村 , 北邻袁家埭遗址 , 南接平望公路 。 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 自1987年至1997年先后四次发掘 , 揭露总面积1020平方米 , 文化堆积层厚1.77米 , 包含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的过渡期、良渚文化早期和良渚文化三个时期 。

作为良渚文化中一个下层社会群体的聚落 , 丰富的石器、渔具、陶器 , 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吴江先民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饭稻羹鱼”的生活图景 。

【古河道】
江南地区河汊纵横 , 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 为方便获取食物 , 先民们大多依水而居 。

先民在河边夯筑堤坝防止河水涨潮冲毁房屋 , 建造木构埠头方便洗刷日常用品、汲取生活用水 , 埠头旁边放置一块粗糙坚硬的砺石 , 用来磨制各类器物 , 聚落里的猎人经常会背着弓箭去丛林里打猎 , 或者用渔网在河中捕鱼 , 得益于当地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 先民赖以在此繁衍生息 。

【房屋】
龙南遗址中良渚文化早期的聚落共有房屋11座 , 以半地穴和浅地穴构造为主 , 半地穴构造房屋入口有数级台阶或斜坡式踏步 , 浅地穴构造房屋只有一级踏步 。 屋内地面经过夯筑硬化 , 植物茎秆附土形成墙体 , 屋面以两面坡式为主 , 支撑房屋的柱子底部垫有陶片、硬土块或木板用以加固 。


11座房屋中有一座靠河边的圆形半地穴房屋用来饲养家猪 , 先民睡觉形式各异 , 有的在房间里挖个浅坑 , 铺上植物茎秆 , 用来睡觉 , 有的则会编织草席睡在上面 。

随着自然地貌的变迁以及筑房技术的提升 , 在良渚文化中晚期 , 出现了栽桩架梁铺板的干栏式房屋 , 下部中空 , 上部住人 , 隔绝了地面的湿气 , 先民的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

【土井 灶坑】

为了取水方便 , 先民会挖掘土井 , 用草绳系着陶罐在土井里取水 。 先民烹制食物一般会选择在屋外空地的灶坑里 , 关系亲近的几户家庭会选择将灶坑聚拢在一起 , 陶制或者石制的各种炊具放置在灶坑一旁 , 方便取用 。 聚落的主要道路会铺上碎陶片让路面硬化方便行走 。 没有吃完的食物或者收获的稻谷 , 以及家庭杂物 , 则会被储藏在房屋周围的窨穴内 。 房屋周围的灰坑则是用来存放生活垃圾 。

【祭祀】
祭祀是聚落的大事 , 庄严而神圣 。 出于对祖先亡灵和灶神的敬畏 , 先民总是会把最好的食物献祭出来 , 经野猪驯化圈养而来的黑毛家猪膘肥体壮 , 便是最好的祭品 。 族长立于灶坑旁仰望天空 , 接受神谕 , 长方形的祭坑已经挖好 , 紧挨着灶坑 , 众先民围绕灶坑坐在地上肃穆无声 , 听候族长指示 。 杀死的家猪整只放入祭坑 , 猪头朝向灶坑 , 族长得到神谕 , 手持火把点燃灶坑 , 祭祀仪式正式开始 , 指挥先民跪拜行礼 , 礼毕 , 族长向先民传达神谕 , 将保佑聚落今年风调雨顺食物丰足 , 先民们开心雀跃 , 围绕灶坑载歌载舞庆祝祭祀完成 。


【农耕】
良渚文化时期 , 石器在工具中仍占据很大的比例 , 并出现了石犁等新类型 , 片状石板磨至两侧锋利 , 中间开孔固定于木制犁床之上 。 稻作农业由于犁耕的出现有了进一步发展 , 其连续性作业的效率远远超过传统的锄耕方式 。 同时 , 先民对石刀、石镰、石耘田器等农具的制作也更加精良 , 使用也更加熟练 。 石制农具的多样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 也使食物来源更加足量、稳定 , 为良渚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 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生产生活模式更加稳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