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滁州游学亲历记( 四 )


早饭后 , 大家分乘两辆大巴赴滁州 。 天气晴好 , 一路透过车窗 , 看着高空中飘着的白云 , 忽然内心有一种从很少有过的感动 , 那是一种生命超越了平日庸常和琐碎的感动 , 也是得到生命之喜悦的感动 。 此刻 , 我进一步理解了工作和生活只是人生的载体 , 不是人生本身 。

一个半小时后 , 我们到了滁州南京太仆寺 。
明正德七年(1512)底 , 阳明先生擢升为南京太仆少卿 。 太仆寺是当时朝廷的马政管理机构 , 寺署设在滁州 , 负责舆车与军马训养 。
钱德洪在《阳明年谱》中记录:“滁山水佳胜 , 先生督马政 , 地僻官闲 , 日与门人遨游琅琊、让泉间 。 月夕则环龙潭而坐者数百人 , 歌声震山谷 。 诸生随地请正 , 踊跃歌舞 , 旧学之士皆日来臻 , 于是从游之众自滁始 。 ”
想像着先生白天带着学生逍遥于山水间 , 月明之夜 , 数百弟子环坐滁州丰山脚下的龙潭 , 听其讲学 , 学生们无拘无束 , 可以随时提问讨教 , 一问一答 , 自由活泼 。 那个场景 , 真是好美!
在滁州吃过午饭 , 大家乘大巴分赴南京机场和高铁站 。 我是傍晚的火车从滁州直接回南通 , 还有四个小时的时间可以逗留 。 一个人坐在树荫下的花圃边打了个盹儿后 , 往琅琊山去 , 循着导航 , 五分钟也就走到了 。 进了景区 , 就看到一侧的长墙上刻着的《醉翁亭记》 , 醉翁的飘逸之气迎面而来 。

“环滁皆山也 。 其西南诸峰 , 林壑尤美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琅琊也 。 山行六七里 ,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酿泉也 。 峰回路转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醉翁亭也 。 ”我且随文中指引 , 先山行 , 闻流水 , 寻酿泉 , 醉翁亭自然就到了 。 上山的主路有两条 , 一宽一窄 , 两路中间是个溪床 , 时窄时宽 , 有溪水流淌 。 山上绿树成荫 , 鸟鸣阵阵 , 微风习习 。 走走停停 , 看看听听 , 惬意无比 , 山水之乐 , 得之甚乐!
继续往上走 , 沿途有不少人在溪中戏水 , 有小孩 , 也有大人 , 个个满脸喜乐 。
不知不觉 , 完成了六七里的山行 , 见到了有亭翼然 。
在醉翁亭及其四周流连许久 , 想象着一千多年前 , 一个太守在这里 , 感受着朝暮晦明变化 , 沉醉于四时不同之景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禽鸟知山水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太守周围是热闹的 , 而他是孤独的 , 无人懂他 , 但他又是快乐的 , 能自乐其乐!学生时代 , 在课本上读《醉翁亭记》 , 更多是觉得文辞好美 , 后历经人生三十多载 , 特别是在学了心学后 , 现实地一游 , 再重温这美了千年的文章 , 觉得读懂了醉翁的真乐!是不见是而无闷的乐 , 也是得生命之真趣的乐!
【南京滁州游学亲历记】踏上火车 , 夜幕已降 。 一路静静坐着 , 想这三天的游学 , 真是不虚此行!这几天的收获 , 超过自己独自用功一年多的了 , 只是很多还只是囫囵吞下 , 还须日后慢慢消化 。 这几天 , 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一个“诚”字 , 从运佳同道、小雪同道对这次活动的整个组织、安排 , 到刘老师的耐心答疑解惑 , 到子晴同道的认真示范 , 再到同道们的坦诚分享交流 , 每个环节都感受到大家满满的诚意 , 大家什么都不为 , 都只为内心中最干净的那个东西 , 都是在为做一个纯粹的人而努力为正本清源而努力 。 庆幸遇到心学!庆幸遇到刘老师!庆幸遇到这些同道中人!感谢心学!感谢刘老师!感谢各位同道中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