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日照 , 它是什么?你怎么能看到它?
上图显示了处于中心的暗淡聚集光 , 那是难以发现的对日照——也称作反晖——只于最黑暗的天空中才出现的扩散点 , 出现在背对太阳的中心 。 映射于星尘太阳光导致其出现 。 图像来源:Project Nightflight
对日照是观星者的传说 , 每一位业余天文学家都听说过 , 但只有少数人真正看过 , 极少数幸运儿拍过这片如幽灵般昏暗的幻影 。 正如一位观测者所说:
对日照根本就是连GoTo设备都无能为力的天体 。
事实上 , 对日照根本就不是一个天体 。 下文将从头开始介绍它 。
什么是对日照?
太阳系行星际空间并非纯粹的真空 , 其平面存在巨量的大小从一微米至一毫米不等的微小尘粒 。 这种行星际尘埃云是一种高动态的结构 。 与传统观点相反 , 它不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遗留的产物 。 事实上现在所见的星际尘粒极可能因近期的事件(如小行星碰撞)产生 , 它们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 , 这在天文学领域来说是非常年轻的 。
在星际间各种力的作用下 , 行星际尘粒没有稳定的轨道 , 而是以不断运动的状态存在于太阳系圆盘之中 。 其中最小的尘粒(小于一微米)甚至会被太阳风吹出太阳系 , 其中大些的尘粒则倾向于和更大的天体相撞 , 或是缓慢地被盘旋吸入太阳之中 。 这都意味着这些尘粒的存在寿命不会太长 。
当然尘粒不仅仅会减少 , 小行星碰撞和彗星侵蚀也会不断补充它们 , 因此太阳系的行星际尘粒并非静态 , 而是一种新旧交替的动态结构 。
请注意图中所展示的并不是对日照 , 而是黄道光 。 它可能与对日照有所联系 , 因为它正是主要由行星际尘埃散射太阳光而形成的 。 黄道光是从太阳延伸出的锥形光 , 一般我们可以在日落后或黎明前看到它 。 相比黄道光来说 , 对日照现象则更难被记录拍摄到 。 图片来源于Project Nightflight(一个记录星空美景的志愿者组织)
【什么是“对日照”?怎样才能看到它?这里为您讲解】黄道光与对日照
对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 , 这种动态的尘埃云主要以黄道光的形式可见 。 在黄昏之后和黎明之前 , 它像一个圆锥形的光线从太阳沿着黄道的路径延伸 。 黄道光通常被称为假黎明 , 它相当明亮 , 在任何没有受到严重光污染的观测地点都能看到 , 特别是当黄道位于高空时 。 对于北半球的观察者来说 , 则是春天傍晚的天空和秋天早晨的天空 。
有趣的是 , 最近的研究表明 , 黄道光可能来自火星的沙尘暴 。
早晨和傍晚的黄道光是行星际尘埃盘的两个区域 , 太阳光在这两个地方向前散射到地球 , 产生了明亮的银色光锥 。 行星际尘埃盘在黄道带的其余部分也可见 , 在那里它被称为黄道带 。 然而 , 与黄道光不同的是 , 这些区域非常难以探测 , 因为它们的表面亮度极低 。 但在太阳正对面的点上 , 几何形状又对我们有利 , 并提高了行星际尘埃的可见度 。 这是对日照的可见区域 。
背对太阳时更加明亮
但是 , 为什么对日照的发光比黄道带的其他部分更亮呢?这是因为当我们从地球上看行星际尘埃盘时 , 背对着太阳的部分直接从我们的头后照亮 。 这最终导致其亮度增加 , 产生了”冲“效应 。 ”冲“效应是太阳系天体中较常见的现象 。 比如 , 月亮在其对冲时即在满月前后达到明显的亮度峰值 。 再比如 , 土星环在对冲的日子里会急剧变亮 。
推荐阅读
- 比火星更好?太阳系中发现新的“栖息地”,水、氧、氮资源丰富
- 美国宇航局称,太阳系之外还有超过5000颗行星
- 杂七杂八的地球冷知识11条:流星可能是内衣裤
- 男多女少的社会,正常吗?
- NASA官方消息证实,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00个未知世界
- 如果站在不同星球的表面,体重会发生什么变化
- 7000光年外,中国天眼接收到强烈的无线电信号,是谁发出的?
- 人类文明等级太低,所以摆脱不了对地球的依赖,更发现不了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