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论寿命1000岁,秦始皇苦苦追求的长寿,科学家称可通过这些方法实现( 二 )


当然 , 细胞分裂的运动会影响端粒的长短 , 即细胞每分裂过一次 , 端粒无一例外会缩短 , 直至细胞不能再产生一下次分裂为止 。

科学有办法再次激活端粒的生机吗?将端粒恢复到婴儿期的活力 , 这并不是漫无边际的空想 , 科学家业已实现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
但新的问题又开始走进科学家的视野 , 端粒重新进入到原始的循环往复后 , 却并未给人的寿命增添多少延长的资本 。 这让科学家再度陷入了沉思 , 是否还有其它层面锁控人类的寿命?

据英国生物老年学专家奥布里·德·格雷的说法 , 延长生命的关键在于延长替换周期 。 其实 , 细胞的复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 频出差错在所难免 。
如果通过医学手段进行人工干预 , 比如研制出专门对付坏死细胞的一种修复液 , 使它们无论在分裂和复制过程中 , 都能享有完好无损的健康状态 , 从而减少细胞质量不必要的消耗 。 那么 , 继续延长细胞复制周期的理想 , 便大有可为 。

只要科研攻关能够破除人类细胞更新的常规期限 , 即以倍数的增长为单位来进行实验 , 并从由少到多的梯度次序中获取不同的经验和教训 。 人类的寿命在得到细胞更久复制周期的条件下 , 就可以一步步跨越新的里程和台阶 。

结语医学一次又一次迎来革命的转机 , 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 人类对身体的无限好奇和观察 , 为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持 。 寻找高寿这一把神秘的钥匙 , 哪怕花费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 , 都是值得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