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谛源自对抗熵增定律,王朝的兴衰即人生的变迁起落

【生命的真谛源自对抗熵增定律,王朝的兴衰即人生的变迁起落】

生命的真谛源自对抗熵增定律,王朝的兴衰即人生的变迁起落


文章图片


生命的真谛源自对抗熵增定律,王朝的兴衰即人生的变迁起落


文章图片


生命的真谛源自对抗熵增定律,王朝的兴衰即人生的变迁起落


文章图片


诺贝尔奖得主薛定谔有句名言:“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 , 生命以负熵为生 。 ”

知乎上也有篇热文 , “为什么熵增定律让好多人一下子顿悟了?”
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终极规律 。 这个规律包括了我们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规律 , 生命里又包含着个人和群体的演化规律 。
生命与个人:比如自律总是比懒散痛苦 , 放弃总是比坚持轻松 , 变坏总是比变好容易 。 群体:比如大公司的组织架构会变得臃肿 , 员工会变得官僚化 , 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也会下降 。

只有少部分意志坚定的人能做到自我管理 , 大多数人都是作息不规律 , 饮食不规律 , 学习不规律 。 事物总是向着熵增的方向发展 , 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 , 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适 , 比如懒散 。
熵增定律定义:在一个孤立系统里 , 如果没有外力做功 , 其总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 。 什么是熵呢?熵 , 最早在186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 , 用以度量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 。 可以理解为:一个系统的无序混乱程度 。
熵增定律不仅预示了宇宙终将归于热寂 , 生命终将消失 。 而且 , 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左右着国家和企业的发展规律 , 让组织变得臃肿 , 缺乏效率和创新;它左右着个人的方方面面 , 让我们安于懒散、难以坚持、难以自律 。
如果沿着熵增定律研究下去 , 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过 , 仅仅它的定义和揭示的真理 , 就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 为什么都在热议人要自律 , 以及人生需要修行的根源和意义!

人生需要自我整合 ,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没有自律的人生 , 就是一种无意义的人生 。
这些 , 仿佛都是对熵增定律的一种注脚 。 也因此 , 我们说人生充满了磨难 , 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 万般皆苦 , 唯有自渡 。
芸芸众生 , 为了生计奔波忙碌 , 时刻不能停歇;生活 , 有时似乎就在无聊和痛苦之间摇摆 , 我们的欲望总是求而不得 。 实际上 , 生活就是冲突 , 冲突是生活的本质 。
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说过 , “故事就是生活的比喻 , 而故事的内核 , 就是鸿沟(鸿沟是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差别)” 。 我们也可以说 , 生活就是一系列故事的融合和上演 , 而且需要我们自导自演 。

个人的生活和生命历程如此 , 一个王朝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们熟悉的大汉朝 , 分了西汉、东汉两段 , 其实西汉是刘邦开创的一个王朝 , 东汉又是刘秀开创的另一个王朝了 。
从刘邦到西汉的终结 , 仿佛一个人从出生 , 经历青壮年 , 到老年 , 然后死亡;西汉也同样是如此 。
刘邦九死一生 , 在血雨腥风、刀光剑影中建立了汉朝 , 经过他的老婆吕雉一番折腾 , 到文景之治时 , 终于迎来了盛世光明 。 这基本上就是西汉的青年时期了 , 朝气旺盛、生机蓬勃 。
紧随其后的汉武帝 , 雄才大略 , 在他手中 , 大汉疆域远播西域 , 平定匈奴;虽然他不断发动战争 , 却也因家底丰厚 , 国家强盛 , 人民生活还较安定 。 这基本上是西汉的壮年时期 , 达到了人生巅峰 。

汉武帝后的汉昭帝刘弗菱和汉宣帝刘病已 , 由于有“伊霍美称”的霍光辅政 , 一度出现了昭宣中兴的利好局势 。 对百姓来说无疑是种难得恩赐 , 也算西汉壮年期的一种延伸 。
而汉宣帝后的汉元帝刘奭 , 开始出现大滑坡 , 正所谓“元成哀平 , 一代不如一代了 。 ”(元成哀平:元帝、成帝、哀帝、平帝)
汉元帝已经不多理朝政 , 一改他父亲汉宣帝的法家治国政策 , 崇尚儒家 , 更为柔弱不堪 。 他的皇后王政君 , 已经在政坛上展露头角 , 很多大权落在王政君家族人手中 , 外戚开始掌握大权 。
汉成帝和汉哀帝 , 都为沉迷美色之人 。 一个被赵飞燕姐妹迷得身死温柔乡 , 一个被男宠董贤迷得最后丢了身家性命 。 你说 , 一个沉迷女色还算性取向正常 , 一个沉迷男宠 , 把江山都不要了 , 这不是向荒唐更演荒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