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讲述的灵异命案:引诱之罪


老人讲述的灵异命案:引诱之罪


我们村曾经发生过一件奇事 , 时间比较久了 , 是我太爷那一辈事情 , 听父亲这样讲的 。
以前 , 我们村有一对儿母女 , 老公是富户家的长工 , 一家三口 , 日子虽然过得紧些 , 但不至于挨饿受困 。
后来老公得了咳血疾 , 因为要给老公治病 , 家里又没钱 , 日子过得就越发紧张 。
当时医疗条件很差 , 老公撑了不到半年 , 就抛下母女二人撒手人寰 。
老公去世后 , 母女二人相依为命 , 因为缺乏糊口的活计 , 这对儿母女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
那时候 , 我们家是三里五乡有名的地主 , 土地、房屋、牲畜、金银无数 , 家里不差钱 , 产业很大 。
我太爷觉得都在一个村子住着 , 低头不见抬头见 , 得接济一下这对儿母女 , 不然母女二人很难活命 。
于是 , 我太爷就和他父亲讲了 , 也就是我的高祖 。
高祖听了我太爷的话 , 说这是件好事 , 但逢年过节救济一下 , 不是长久之计 。
太爷说 , 让这对儿母女给我家做衣服被褥 , 咱再买她做的衣服被褥 , 这样既能养活她们 , 咱家百口人的衣服被褥也有了着落 。
高祖觉得我太爷的主意不错 , 就应了下来 。
【老人讲述的灵异命案:引诱之罪】按现在话讲 , 太爷相当于给这对儿母女找了份工作 , 便于她们养家糊口 。
接着 , 我太爷找来这对儿母女 , 跟她们一说 , 她们挺高兴 , 觉得生活总算有了活路 , 一口应承下来 。
此后 , 这对儿母女时不时来我家送衣服 , 就熟络了 。
有一回 , 母女来我家送被褥面 , 正好赶上送米的店主来我家送大米 , 三个人碰头了 。
哪知道 , 店主一眼看上了这对儿母女中的闺女 。
闺女长得身材极好 , 皮肤白中带粉 , 很漂亮 , 简直跟年画儿上的仙女一样 。
等母女走后 , 店主找太爷商量 , 说能不能给做媒 , 他想纳闺女为妾 , 而且保证以后不再纳妾 , 一个就够 。
太爷说 , 这闺女今年刚十六 , 年龄还小 , 如果想纳妾 , 等过两年他再去和她母亲讲 。
店主一听被拒 , 心里不乐意 , 但因为和我家有利益关系 , 也没当场翻脸 , 悻悻而去 。
其实 , 太爷心里清楚 , 店主风流成性 , 在乡里经常调戏妇女 , 干些偷鸡摸狗见不得人的勾当 , 人品不行 。
但店主想纳闺女为妾这件事 , 太爷没跟母女讲 , 也没跟高祖讲 , 只有店主和太爷知道这件事 。
店主被太爷拒绝以后 , 贼心不死 , 始终都在打闺女的主意 , 苦思良策 。
有一回 , 店主从外地卖米回来 , 天下起了大雨 , 他恰好路过母女家 , 就以避雨为名跑进母女家 。
雨越下越大 , 丝毫没有放晴的意思 , 时间一长 , 店主开始跟母女搭讪 。
得知母女生活贫困 , 家徒四壁 , 店主拿出三两银子要送给母女 , 照顾一下她们娘俩的生计 。
妇女一看店主拿出这么多钱 , 觉得太多了 , 不敢接受 。
三两银子在当时是什么概念?
在清代 , 京城里普通四口之家年收入是三十二两 , 按照现在算 , 三两银子的购买力不少于两万人民币 , 钱确实不少 。
店主看妇女不敢要钱 , 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 一脸正气地说:乡亲之间本该互相帮忙 。 我见你家困难 , 这才扶贫 , 没别的意思 , 不要多想 。
妇女见店主表现得很正直 , 不像坏人 , 就收了银子 。
此后 , 店主经常来母女家 , 两个人在家里聊天 , 一来二去 , 挤眉弄眼 , 妇女就跟店主好上了 , 睡在了一张床上 。
这件事 , 妇女的闺女不知情 , 因为店主一来她家 , 闺女就出去 , 有意避开 , 不掺和母亲的事情 。
有一回 , 店主和妇女正宽衣解带 , 你侬我侬 , 闺女忽然回家 , 两人的苟且丑事被闺女撞个正着 。
店主和妇女见闺女回来了 , 委实吓得不轻 , 惊慌失措 。
故事讲到这里 , 有必要进行一下说明 。
当时那个年代 , 出轨不像现在这么开放 。 男女出轨 , 如果传扬出去 , 即便没有真凭实据 , 光凭街头巷议的吐沫星子都能把人淹死 。
如果有真凭实据 , 出轨的男女双方可以当堂判死 。
也就是说 , 一旦出轨 , 可以定为死罪 。
所以 , 店主和妇女见到闺女回家 , 撞破奸情 , 吓得脸儿都绿了 。
妇女没了主意 , 问店主该怎么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