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人历来有“多子多福”、“儿女双全”之说 , 认为子孙繁衍昌盛才是家族之幸事 , 能够壮大族群 , 光耀门楣 。
【为什么老人说生龙凤胎不好(龙凤胎民间说法)】然而现代人非常羡慕的双胞胎 , 包括龙凤胎在内 , 在古代却不怎么“受人待见” , 尤其是对于皇室来说 , 就更加忌讳 。
双胞胎是如何形成的?分为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
自然受孕的双胞胎 , 几率大约在千分之五 , 龙凤胎的概率在千分之一 。
双胞胎分为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两种 , 先说同卵双胞胎 , 当精卵结合后 , 受精卵在子宫内生根发芽时被一分为二 , 就此形成了两个胚胎 。
这两个胚胎所携带的基因物质相同 , 因此在生出来后各方面都很相似 , 长相自不必说 , 性格、爱好都很接近 , 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而异卵双胞胎则是两颗精子与两个卵子分别结合 , 各自发育成独立的胚胎 , 他们有各自的胎盘 , 所携带的遗传物质也不尽相同 , 所以生出来后和同卵双胞胎差异很大 。
为何古代人生双胞胎的概率低?背后原因很复杂
平心而论 , 古代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很少 , 寻常人家生孩子很难被记录 , 更没有具体的统计 , 所以我们知晓的并不多 。 只能从古诗词或者皇室记载中 , 找到些许案例 。
李清照就曾赋诗一首 , 庆贺亲戚家生了一对双胞胎 , “玉刻双璋 , 锦挑对褓” 。
而从医学的角度来说 , 生活在古代的人普遍早婚早育 , 女子未满20岁早已儿女成群 。 过早怀孕是不太容易诞育双胞胎的 , 宝妈还是长身体的时候 , 怀孕后很容易出现母婴争抢营养的现象 , “土壤”并不适合同时播种两颗种子 。
生命是非常神奇的 , 未来的宝宝会主动趋利避害 , 或者说本来怀着双胞胎 , 后来在腹中成长时“消失”了一个也未可知 , 毕竟那个年代还没有B超 。
反观现代的人 , 医疗技术手段发达 , 通过促排、试管等技术 , 别说双胞胎了 , 男女都可以提前预知 , 无法同日而语 。
生“双胞胎”是多子多福?古人可不是这样认为 , 医疗条件受限是主因
生双胞胎或者龙凤胎 , 在现代人眼里是“双喜临门” , 然而古代人却往往持相反的观点 , 原因很现实 。
1)医疗技术欠发达 , 生双胞胎危险系数高
古代医疗技术发展滞后 , 生孩子要借助经验丰富的产婆来帮忙 , 生一个孩子尚且不易 , 更何况是一下生俩?这会大大提高难产的概率 , 甚至母婴俱损 , 所以被古人视为不祥之兆 。
2)对孕产知识缺乏了解 , 视为“异象”
古人并不懂得双胞胎的形成原理 , 这种现象也较为罕见 , 母亲会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风险 , 当时又没有剖腹产这项技术 , 能不能生下来 , 能活下来几个全靠“天意” , 因此被视为异象 。
如果因此而让母亲丧命 , 孩子更会被认为是“克母” , 是“双生讨债” , 其实这都是缺乏科学的认知所造成的 。 在那个历史条件下 , 也是可以理解的 。
皇室尤其忌讳嫔妃生下“双胞胎” , 毕竟牵涉到皇位继承
历史上对于皇室生双胞胎的记录很少 , 比较有名的记录有两条 , 一条是《北齐书》记载 , “齐武明皇后娄氏 , 孪生一男一女” , 是龙凤胎 。
另一条 , 明朝赵王朱瞻塙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 明英宗很高兴 , 写信贺喜“承喻叔宫中一产二子 。 此盖祖宗福祐所及……”
他认为这是祖宗庇护所得 , 也是赵王的福报 , 要好好抚养 , 繁衍子嗣 。
这两条看下来 , 一个是龙凤胎 , 女孩没有继承权 , 所以大方“官宣”;另一个为王爷添丁 , 离王位更远 , 所以大家也都喜闻乐见 , 很开心 。
但是在古代的皇室其实是很忌讳嫔妃生下双胞胎的 , 两个孩子出生时间太过接近 , 就容易引起老二对皇位的“觊觎之心” , 毕竟和别人相比 , 他只差那么一点点儿 。
为了避免双胞胎争储的隐患 , 有“双生帝王家 , 一子去一子还”的说法 , 以保江山永固 。
但这也只是传说 , 皇室的秘辛鲜为人知 , 只是这种焦虑肯定是存在的 。
推荐阅读
- 老人讲述的灵异命案:引诱之罪
- 上海男子居家隔离第1天,晒13个菜豪华餐,囤了1个月的量不愁吃
- 1976年,上海女知青狠心抛弃女儿回家,38年后成为富婆上电视寻女
- 女博士听信谣言,跑去泰国做人工授精,怀孕后精神失常,成流浪女
- 如何让法官听进去你说的话!
- 上海两女大学生在女卫跳舞,贴身动作引热议:右边女生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