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自去年十月中旬飞上太空以来 , 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 已经在中国空间站上度过了长达5个多月的时间 , 这是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待得最久的一次 , 上一次的神舟十二号为3个月 。 从下周开始 , 神舟十三号的三位航天员终于要进入返回地球的准备阶段!
此前 , 三次飞上太空的聂海胜(神六、神十、神十二)是在太空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 , 现在已经被神舟十三号的三位航天员所超越 。 如果再算上神舟十号的14多天的太空飞行 , 王亚平成为目前我国在太空中停留最久的航天员 。
王亚平还创造了其他多项第一 , 她不仅两次飞上太空 , 是去太空次数最多的中国女航天员 , 而且是首位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 并且还是我国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 。
当我们在羡慕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体验失重的乐趣时 , 却不知道他们在太空中半年来 , 身体要经受住多大的挑战 。 那么 , 三位航天员长期生活在太空中 , 他们的身体究竟产生了什么变化呢?他们在返回地球时又要遭遇什么挑战?与飞船发射时相比 , 为什么地面上的航天工作人员对飞船返回时感到更加紧张呢?
【神舟十三号将进入返回准备阶段!在轨180天,航天员经历了什么?】
在地球表面上 , 我们都会感受到重力作用 , 地心引力把我们束缚在地表 。 我们一直生活在1g的重力环境中 , 身体构造都是为了更好适应这样的重力环境 。 但到了太空中 , 一切都变了 , 因为重力几乎消失了 。
需要注意的是 , 太空中的航天员并不是没有受到地心引力作用 , 只是他们感受不到重力了 。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 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 太空中的航天员距离地表大约400公里 , 与6371公里的地球半径相差很多 , 他们距离地心只是稍微远了一些 。 通过计算可知 , 航天员受到的地心引力只比在地表上弱了12% 。
真正让航天员失重的原因是他们一直在做自由落体运动 。 试想一下 , 地面上有一门大炮 , 水平打出一发炮弹 , 由于炮弹出膛后没有动力 , 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 , 炮弹会以抛物线的形式飞行 , 最终会落到地面上 。 炮弹能飞多远取决于初速度 , 初速度越快 , 飞行距离越远 。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 , 表面是弯曲的 , 当炮弹的初速度足够快时 , 炮弹的飞行轨迹刚好与地球弧线相匹配 , 炮弹就不会掉到地表上 , 而是绕着地球一直在飞行 。 根据牛顿力学计算 , 炮弹的初速度需要达到7.9公里/秒 ,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第一宇宙速度 。
不过 , 地表上有空气阻力 , 还有凸起的山川 , 为了让航天器在飞行时不受阻碍 , 就需要到太空中 。 中国空间站飞行在距离地表大约395公里的太空中 , 它的轨道速度约为7.68公里/秒 。 航天员就是以这么快的速度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 , 万有引力刚好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 所以他们一直在做自由落体运动而不会掉下来 , 从而感受不到重力 。
生活在失重环境中 , 对航天员身体产生一个显而易见的影响是 , 他们看起来“发福了” , 尤其是脸部比上太空前明显“变胖了” 。 这其实是因为失重的环境 , 让航天员体内的液体重新分布 , 增加了上半身尤其是头部的体液量 , 所以他们才会看起来变胖了 。
先前的研究表明 , 头部体液增加可能会影响到视力 。 在失重环境中 , 脑体积也会增大2%左右 , 更多的体液会涌入头部 , 导致颅内压升高 , 视神经受到压迫 , 从而损害视力 。
推荐阅读
- 万物之理再次简化,谁都可以理解
- 地球一小时丨携手为地球绿色未来而努力
- 研究人员称通过Google Earth发现了沉没的UFO
- 发射探测器,发射电磁波,为了联系外星文明,人类有多拼?
- 女子蓬头垢面与哥哥打闹,得知相亲对象来访,女子反应让人笑喷
- 金字塔建造之谜终被破解,历时20年建成,专家:古人智慧难以想象
- 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