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有没有复仇的行为和意识?


动物有没有复仇的行为和意识?


文章图片


动物有没有复仇的行为和意识?


文章图片


动物有没有复仇的行为和意识?


文章图片


动物有没有复仇的行为和意识?


文章图片


动物有没有复仇的行为和意识?


文章图片


动物有没有复仇的行为和意识?


1970年 , 非洲坦桑尼亚贡贝国家公园里上演一幕惨烈的动物厮杀 , 这场厮杀起因是黑猩猩群首领死亡 。 在贡贝国家公园中有几个黑猩猩族群 , 它们互不打扰 , 但是在1970年的一天 , 卡萨克拉族群的首领“利基”死亡 。
首领的死亡就意味着群龙无首 , 一场首领争夺战在族群内部打响 , 其中有一只名为“汉佛莱”的雄性黑猩猩力压群雄 , 成功接替了利基的位置 。 但是 , 让汉佛莱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

面对新的首领 , 族群中的两只名为“查理”和“休”的雄性黑猩猩并不顺从 , 它们在暗地里积蓄自己的力量 , 准备反扑 。 但是 , 这在汉佛莱的眼中是不允许的 , 所以战争一触即发 , 在一场大战后 , 落败的休和查理带着自己暗中拉拢的力量以及几只成年的雌性黑猩猩离开了族群 , 跑到了原族群领地南部去自立为王 , 建立了“卡哈马族群” 。
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 到了1974年1月7日 , 在汉佛莱的授意下 , 卡萨克拉族群中的6只成年雄性黑猩猩偷偷的摸进了卡哈马族群 , 将一只幼年的黑猩猩残忍用撕咬以及石头砸头的方式杀害后逃离 。

这次“暗杀”行动彻底让两个原本就摩擦不断、火药味十足的族群拉开了大战的序幕 , 双方都开始组织成年的雄性进行战斗 ,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 , 两个族群爆发了多次生死大战 。
到了1978年 , 卡马哈族群中的所有雄性黑猩猩全部战死(7只) , 3只成年雌性黑猩猩一死、一伤、一失踪 , 而老族群卡萨克拉族群中只有一头成年雄性被杀(数量优势 , 成年个体是卡马哈族群的2倍 , 分别有8雄、13雌) 。 最终卡马哈族群覆灭 , 地盘被卡萨克拉族群接管 。
这就是著名的“贡贝黑猩猩之战” , 由此可见 , 动物之间不但会发生战争 , 还会发生持续4年之久的灭族战争 。

当然 , 上面这个例子不能算是复仇 ,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物复仇的例子:
2021年11月开始 ,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比德地区的乡村小镇Majalgaon接连发生了离奇的事件 , 村子附近的猴群数次进村屠杀村里的狗 。 被猴群杀死的狗基本上都是未成年的小狗 , 它们的猎杀方式也很简单 , 将小狗夹着带到房顶上 , 然后将小狗扔下去活活的摔死 。

这场目标明确的猎杀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 , 截止到12月17日 , 已经至少有250只小狗死于猴群之手 。 那么 , 猴群为何会对小狗下手呢?这还要从11月初的一次狗杀猴说起 , 根据当地的居民表示之前有几只流浪狗咬死了进入村子里玩耍的一只小猴子 , 也就是说猴群的这次行动是一次复仇行动 。
它们之所以专挑小狗下手是因为成年狗的攻击性可能会导致猴群成员受伤 , 而小狗既没有攻击性也容易带到高处 。

面对“杀红眼”的猴子 , 小镇的居民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与猴群斗智斗勇 , 抢救被猴群抓走的小狗 , 但是猴群并没有因此收手 , 反而将怒火撒在了人身上 , 经过多次阻挠后 , 猴群甚至对放学落单的小孩下手 。
最终 , 当地的官员不得已用陷阱捕捉了几只猴子 , 在“失去”几员大将后 , 猴群主动地退到了森林之中 , 专家称:诱捕的猴子中可能包含了“猴王” , 群龙无首的猴群才会退去 。

上面两个动物复仇和战争的例子都是发生在灵长类动物身上 , 但是动物的战争绝不是灵长类动物的专属 。 早在2016年 , 英国科学家们通过对非洲乌干达地区象群的观察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 , 该论文发表在了2月份的《新科学家》杂志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