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塌房!


接连塌房!


文章图片


接连塌房!


文章图片


接连塌房!


文章图片


接连塌房!


文章图片


接连塌房!



谁能想到 , 今年315在食品行业引发的“余震”这么强烈 。 继“土坑酸菜”被曝光后 , 上周一“螺蛳粉酸豆角”被送上热搜 , 紧接着周末 , “乐事薯片吃出一撮毛赔付1000元”“网购到变质双汇火腿肠求处理被客服攻击学历”也接连登上热搜 , 并发酵至今天 。 截至目前 , 双汇火腿肠的热搜话题阅读量高达1.7亿次 , 引发的社会关注度可见一斑 。 事实上 , 食品品牌接连塌房 , 受牵连的不仅是当事企业 , 还有整个行业的口碑 。01
一个月翻车两次
3月24日 , 微博ID“白鹿视频”曝出 , 黑龙江哈尔滨的吴同学在食用网购的双汇火腿肠时 , 吃出变质异物 , 于是对客服提出“只赔付一个火腿肠的钱”的处理方式 , 但这个处理方式并未得到客服同意 , 在淘宝平台的介入下 , 吴同学收到了整单的退款 。 平台退款次日 , 客服私信吴同学 , 并留言“两面三刀”“难怪三本大学”等字眼 , 让吴同学气愤不已 。 吴同学称 , 经过自己的曝光 , 目前商家已将涉事客服开除 。
此消息被曝光后 , 立即引发了网友热议 。 “请问该客服什么学历?”“让人作呕的不仅是变质食品 , 还有客服”“又是双汇 , 以后再也不买了”“这不是食品质量问题吗 , 说人家学历干嘛”......这不是双汇今年第一次翻车 。 今年315前夕 , 双汇便被江西电视台曝光 , 南昌双汇公司面试现场 , 食品安全培训考试是照着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答案抄 , 体检只是走个过场 , 没有食品健康证明直接上岗接触食品;工作服发黑发臭 , 猪排落地直接装袋入库 , 风淋系统形同虚设……对此 , 也有网友表示 , “双汇想干嘛 , 315被曝光不夹着尾巴及时整改 , 还顶风作案?”
02
跟质量问题一样恶劣的
还有客服态度
今日上午 , 中新经纬致电双汇集团 , 其相关工作人员称公司已进行核实 , 涉事店铺非双汇直营店铺 , 双汇已要求该店铺停业整顿 , 相关产品的变质原因、产品批次、产地等公司尚不清楚 , 仍在调查之中 。 虽说不是直营店铺 , 但双汇显然甩不掉这个“锅” 。 因为 , 这背后涉及的 , 不只是双汇对于渠道安全质量的管控问题 , 还有对于人员专业培训的问题 。 从互联网上用户的态度来看 , 此次双汇事件引发大面积关注 , 除了食品本身的质量问题 , 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客服恶劣的态度 。 作为直面消费者的一群人 , 客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其甚至是代表企业的一张名片 。 双汇该店铺客服的行为 , 无异于给了双汇的品牌形象一记重拳 。 事实上 , 此前消费领域工作人员辱骂消费者的现象并不罕见 。 比如 , 今年1月 , 屈臣氏因在平台售卖“1分钱促销面膜”却拒不发货 , 主播又在直播间辱骂消费者“疯狗” , 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 最后 , 屈臣氏不得不站出来致歉 , 但品牌口碑迅速被拉垮 。 由此可以看出 , 互联网语境之下 , 消费者显然不会给任何不良的品牌行为以喘息的机会 。03
消费者信心经不起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 , 食品安全质量问题越来越频繁 , 实则消耗着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度 。 在众多网友的热议中 , 解数咨询注意到一条高赞的评论:“不把中国人当人是吧 , 食品安全问题的事情要是像国外标准一样卡得那么严 , 还有这事?大家还记得之前酸菜的事吧 , 同样的问题国内发现就罚一两千 , 国外会罚十万 , 所以插旗对中外市场投放的酸菜质量就不一样 。 建议中国把食品安全重视起来 , 加大惩罚数额和执法力度 , 让这些食品企业时刻三省吾身 。 ”


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关乎民生 , 关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消费权益 。 在今天这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 , 此类问题不应该频频发生 。 显然 , 要限制食品安全质量问题的发生 , 除了每一家食品企业对自身严把关、媒体和消费者的舆论监督 , 国家对相关问题加大惩罚力度 , 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也迫在眉睫 ,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乱象被曝光 , 这一天似乎并不遥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