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S太空发射系统垂直转运
在完成阿尔忒弥斯一号无人环月飞行试验后 , 后续还有列入发射计划的阿尔忒弥斯二号、阿尔忒弥斯三号、阿尔忒弥斯四号、阿尔忒弥斯五号等任务 ,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 2025年之后 , 在阿尔忒弥斯三号任务中将有两名宇航员登陆月球 , 前提是登月版星舰如期完成研发工作 。 之后NASA将实现基于深空之门环月轨道空间站+猎户座飞船+登月版星舰的连续登月能力 。
与半个世纪前单独由一国实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同 , 阿尔忒弥斯载人重返月球计划将是多国联合的运营模式 , 截至目前该计划参与国已经有14个 。 月球探测目标也由过去的单纯探测能力建设转变为“科学研究与资源利用” 。
遥感卫星视角下的SLS太空发射系统?
在NASA正式实施阿尔忒弥斯计划发射任务之前 , 我国被认为是21世纪的探月先锋力量 , 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总计5次探月实现了“五战五捷” , 同时创造了登月任务“三战三捷”100%登月成功率的新纪录 , 并刷新了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工程技术难度的天花板 。 掌握了包括地月转移飞行、环月飞行、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月面起飞、环月轨道交会对接、月地高速再入返回等一系列全套月球探测技术 。
连战连捷的嫦娥探月工程
那么接下来我们也需要由“探测能力建设为主导”过渡至“科学研究与资源利用”的新阶段 。 于是 , 一个足以与阿尔忒弥斯重返月球计划比肩的“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应运而生 。
如同地球南北两极的科考站一样 , 人类也需要建设月球科考站 , 并以此为基地持续向月球探测的深水区挺进 。 国际月球科研站(International Lunar Research Station , 英文简称“ILRS”)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轨道上建设可进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月基观测、基础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科研活动 , 长期自主运行的综合性科学实验基地 。
部署在月球背面的玉兔二号月球车
仅从字面来看 , 也许很难理解“国际月球科研站”如何能与“阿尔忒弥斯载人重返月球计划”比肩 , 但当你深度认知前者之后 , 会发现我们的胃口确实不小 。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由我国航天单位率先提出 , 早在六年多前 , 我们的科研人员就在与国外航天机构会谈时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 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玩概念” , 实际上我们是拿着详细的论证方案去推介 , 而那一时期我们的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等重大深空探测任务都没有完成 , 由此可见国际月球科研站是着眼长远布局的一招“先手棋” 。
在嫦娥三号首登月球之初我们就已经在认真研究月面建站问题
在嫦娥系列探测器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胜利之后 , 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了我们的实力 , 并逐渐相信“国际月球科研站”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 最先投来橄榄枝的是俄罗斯 , 经过多轮磋商与谈判之后 , 两家很快达成了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决策 , 并联合发布了《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和《国际合作伙伴指南》 , 声明国际月球科研站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 将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伙伴开放 , 且不带任何排他属性 。
所有有实力有意愿的实体都可以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 , 并欢迎在项目的各个阶段 , 在任务的各个层级 , 以实物和非实物的形式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 。
这时有人会纳闷了 , 吸纳越来越多有实力的玩家进场 , 难道这样不会稀释掉我方的主导地位?先说结论 , 不仅不会稀释 , 反而会进一步强化主导地位 ,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 请看后文 。
国际月球科研站早期概念效果图
俄罗斯先期加入进来 , 就等于是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创始会员国 。 那么我们两家又是怎样的一个分工呢?
众所周知嫦娥探月工程立项伊始就确立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 , 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地球 , 标志着此阶段任务已经胜利收官 , 而在我们的整体战略规划中这只能算是“小三步” , 因为在此之上还有一个由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提出的“大三步(探、登、驻)” 。
携载月球样本的嫦娥五号返回器
“绕、落、回”小三步其实是从属于“大三步探、登、驻”中的“探” , 此阶段的主题是无人机器探月 , 按照原计划在完成第一阶段“探”的工作后 , 下一步就该是第二阶段旨在突破航天员登月技术的“登” , 然而后来随着无人探月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大三步中第二阶段“登”又发展出了新的内涵 , 转变为“用” , 此一阶段工作再次被划分为一个新的小三步“勘、建、用” 。
推荐阅读
- 巨齿鲨:关于有史以来最大的鲨鱼的真相
- 2.5亿年前“芯片”化石被发现,难道地球文明在不断循环?
- 元宇宙资讯|长安在元宇宙中招聘,网龙在元宇宙中上班
- 5800万年前地球的一次高烧,孕育出世上最大的蛇,以巨鳄为食!
- 交配时成了琥珀,4100万年后还被围观?真是史上最尴尬的事
- 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加快,一天已不足24小时,这意味着什么?
- 国外专家称发现“外星人”,在国际空间站附近漂浮,到底是什么?
- 《宝可梦》来源与生态:广泛存在于地质中的多刺菊石兽一家!
- 我们的祖先真的来自非洲吗?那人类究竟是怎么进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