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发现最远的一颗恒星,光行距达129亿光年,周围有生命吗?


哈勃发现最远的一颗恒星,光行距达129亿光年,周围有生命吗?


文章图片


哈勃发现最远的一颗恒星,光行距达129亿光年,周围有生命吗?


文章图片

【哈勃发现最远的一颗恒星,光行距达129亿光年,周围有生命吗?】
哈勃发现最远的一颗恒星,光行距达129亿光年,周围有生命吗?


文章图片




近日 , 老当益壮的哈勃望远镜又爆了一个大新闻 , 发现了一颗光行距达129亿光年的恒星 , 也就是说它在宇宙大爆炸后9亿年就出现了 , 我们现在看到的 , 是一颗129亿年前的古老恒星 , 那么它的周围有行星吗?如果有我们这样的类地行星 , 上面会有生命吗?
这颗恒星的发现是很多巧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 可以说极为罕见 , 非常不容易 。
因为恒星是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型发光等离子体 , 本质上是一个点光源 , 由于其大小有限——太大就会坍缩成黑洞 , 所以稍微远一点 , 发出的光线太微弱 , 就无法为我们所见了 。
宇宙中我们肉眼可见的恒星大约有6000多颗 , 都在银河系我们周围很近 , 大约几千光年的范围内 。
借助天文望远镜 , 科学家们可以看到更远的恒星 , 但也大多在银河系内 , 因为单颗恒星亮度毕竟有限 , 再优秀的望远镜也感到为难 , 目前最强大的天文望远镜 , 能看到的最远恒星也就1亿光年左右 。 更远的单一恒星 , 就只能等它燃料烧完 , 超新星爆炸时亮度爆增上亿倍才能惊鸿一瞥了 。

那么哈勃是如何看到这颗大爆后9亿年后的恒星的呢?129亿光年啊 , 你能想象你看到月球上的一盏烛光吗?
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上 , 即使强大如哈勃望远镜 , 一整个星系看起来也只是小小的模糊的点 , 几百万颗恒星的光混合在了一起 。 然而在我们地球和这颗恒星之间 , 横亘着一个巨大的星系团 WHL0137-08 , 形成了巨大的引力透镜 ,将后面远处物体的光放大了至少1000倍或更多 , 这让恒星直接出现在空间结构的涟漪上 。

这种波纹在光学中被定义为“焦散” , 可提供最大的放大倍率和亮度 , 就像游泳池的波纹表面 , 可以把明媚的阳光聚焦到池底形成明亮的光斑 。
这颗恒星已被命名为埃伦德尔(Earendel) , 古英语中是“晨星”的意思 , 其质量估计至少是太阳的 50 倍 , 亮度达太阳的数百万倍 , 可与已知的最大质量恒星相媲美 。 在这张照片中你可以看到 , 微弱的红色弧从右上到左下平分图像 ,弧线中的3个亮点 , 中间的就是埃伦德尔 , 两侧的斑点是星团的镜像 。

值得注意的是 , 哈勃望远镜在2018年同样通过引力透镜 , 发现了90亿光年外的巨大蓝色恒星“伊卡洛斯” , 这次是打破了它自己的记录 。

虽然在大爆炸后9亿年就出现了 , 但厄伦德尔并不是已知最古老的恒星 , 已知最古老的恒星离我们只有190光年 , 2013年由哈勃发现 , 绰号“玛土撒拉”(圣经中最长寿的人) , 其年龄测算为约146.6±8亿年——由于这个值并不确定 , 所以并不能认为它比确认的宇宙年龄137.7±0.6亿年还大 , 但它肯定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不久 。
那么埃伦德尔周围会不会有行星 , 尤其是我们地球这样的类地行星 , 从而演化出生命呢?
这一点也是科学家们感兴趣的 , 因为他们想知道 , 埃伦德尔究竟是不是我们发现的第一颗第三星族星 。
宇宙大爆炸产生了氢氦两种物质及痕量的锂 , 形成的第一代恒星就是第三星族星 , 没有任何金属元素——这里的金属不是我们平时所认知的“金属” , 宇宙中氢氦占了压倒性的巨大数量 , 天文学家因而将所有比它们更重的元素都视为金属 。
第一代恒星很快耗尽燃料 , 合成其它元素并经由超新星爆炸产生更重的元素后 , 第二代恒星在它们的废墟中诞生 , 形成了贫金属含量的第二星族星 。 之后再燃烧再爆炸 , 将很多重元素扩散到宇宙中 , 才形成了第一星族星 , 也就是像我们太阳这样“金属“含量较多的恒星 。
所以如果埃伦德尔真的是我们发现的第一颗第三星族星的话 , 周围肯定就不可能有行星——没有重元素来构建行星;即使是第二星族星 , 估计也不太可能 , “金属”含量太少 , 可能最多形成一些气态行星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