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我国一流科考船“向阳红16”被撞沉,怎么回事?( 二 )


这就是向阳红16号从被撞击到沉没的过程 , 前后经历的时间大约32分钟 。 就在这短短的半小时之内 , 我国的一流科考船带着大量的先进仪器与科考人员做了告别 , 在哭泣中沉没了 。

那么 , 为什么会相撞?银角号为什么无视我方科考人员的求救?最终这件事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谁是谁非?
根据后来的事故调查来看 , 是因为向阳红16号上的值班人员操作失误 。 原来由于当晚是大雾天 , 所以需要依靠雷达来观察附近是否有船只 , 避免因为“能见度低”相撞 。 但是值班人员却嫌雷达吵 , 直接关闭了 。

所以当银角号出现的时候 , 人们再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 当时的距离只有不到200米 。 并且向阳红处理问题是选择打左舵 , 想要直接加速从该货轮的前面绕过去 。 但是天不遂人愿 , 这反而让银角号直接朝着船舱撞来 。 所以 , 这场事故就在各种“小意外”的作用下发生了 。
到这里来说 , 主要的责任都在向阳红16号 。 可能大家会觉得不理解 , 为什么我们被撞还沉船了 , 责任却在我们 。

实际上这与海上的避碰原则有关 , 一般来说 , 在航行当中 , 小船规避大船是基本的 , 大家心中都默许这件事情 。 所以银角号也没想到向阳红16号会因为雷达关闭 , 直接没监测到它在靠近 。

至于为什么撞击之后又迅速地“倒船” , 让向阳红16号加速沉没 。 其主要原因是这艘重达3.8万吨的货轮当时载着满满的天然气 。 所以如果它在原地不动的话 , 很可能因为撞击产生的爆炸事故引燃携带的天然气 , 最终将两艘船都“炸”沉没 。

所以当时出于安全考虑 , 银角号就快速撤退了 。 那么 , 他们就完全无责吗?当然不是 , 虽然小船规避大船是基本原则 , 但是看到向阳红16号在附近的银角号竟然没有进行联络 , 这也让人无法理解 。 难道说 , 携带着这样易燃易爆炸的货物不应该更加小心吗?
其次 , 虽然主要责任不在它 。 但是事后他们的表现也让人无语 , 连基本的“人道主义援助”都没有 , 将向阳红16号人员请求救援的事情直接忽略 。 要知道 , 当时为了引起其注意 , 大家可是用英语呼救的 , 这样还装听不懂、束手旁观实在是过分 。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懂了 , 即使事后追责也是我们的责任更大一些 。 就是可惜这样一流的科考船 , 就因为各种失误沉没了 。 当7月10日向阳红16号的相关人员开发布会的时候 , 所有的科学家都眼含热泪 , 表示没能救下那些设备 , 是他们的失误 。
当时有人表示向阳红16号没有了 , 代表着他们十几年的心血随之东流 。 不仅昂贵的仪器丢失了 , 许多人研究多年所写的资料也一并沉没了 , 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

值得一提的是 , 向阳红16号的沉没好像并未获得任何的赔偿 。 因为当时相关部门为了减少科研经费 , 直接没有给船上的设备买保险 。 就这样 , 那些昂贵的设备变成了废铁 , 而我们一毛钱补偿也没拿到 。
对于向阳红16号被撞击沉没的事件 , 网络上对其评价不一 。 有些人觉得这就是我们不认真导致的意外 , 也有人认为撞击者银角号应该担责 , 就算没有赔偿 , 适当的慰问也应该有 。 但遗憾的是 , 自始至终他们都显得那么冷漠 , 仿佛这场撞击跟他们无关一样 。

时至今日 , 这件事情回忆起来还是让人深感痛心 。 不过痛心的时候 , 也要记住它带给我们的启示 。
反思与激励
在搞清楚事故的主要原因后 , 相关的人员立即遭到了严肃的处理 , 大家对于这场海难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比如航海安全需要时刻注意、昂贵设备需要及时参保等等 。

更重要的是 , 向阳红16号的沉没以及牺牲的人员 , 成为了激励所有人肩负海洋勘探任务继续前行的“动力” 。 我们无法预知灾难 , 所以当灾难来临时 , 就只能承受 。 但是从灾难当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 进行反思和改正 , 这样的话 , 就可以降低未来灾难再发生的频率 。

船已经沉了 , 但它不能白沉 , 我们要永远记得小的疏忽造成的严重后果 , 记得那些为勘探事业贡献生命的人 , 带着他们的梦想一直航行下去!

就像不幸坠毁的MU5375客机一样 , 它将永远成为我们走向更安全道路上的“警示牌” , 所有相关的部门和维修人员都要牢记它的消失 , 不要再让这样的悲剧上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