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为什么直到现在都没有消失?“鸡贼”或许是最好的解释( 二 )


与新冠这个“鸡贼”了许多的病毒比起来 , 非典虽然来势汹汹 , 但它的“战术”更加简单直接:发病急 , 潜伏期短 , 只有三到五天 , 同时高热症状明显 , 发病后主要攻击肺部 。
虽然听起来很要命 , 但正因为潜伏期短、高热症状明显 , 那些感染后的病患更容易发觉身体的异样 , 早发现早治疗;此外 , 非典发病后主要攻击肺部 , 这种相对单一的攻击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其实给攻克病毒的医学人士提供了明确的防治路径 。

与非典比起来 , 新冠更像是它“魔高一尺”后的版本 。
新冠病毒的潜伏期更长 , 从14天到21天不等 , 且初期没有什么症状 , 但传染性还要命地强 , 在新冠病毒刚刚进入人体时 , 攻击的是人体的上呼吸道 , 病人只会感觉轻微不适 , 但事实上这时病毒已经具备的很强的感染能力 , 这就大大拉高了人群感染新冠的数量 。
其次 , 新冠病毒病发后攻击全身各处 , 除了肺部之外 , 心脏、肾脏、肠道也是病毒攻击的重要地方 , 病人很容易全身器官衰竭 , 因此 , 新冠虽然致死率不高 , 但在救治难度上远远大于非典 。 三除了跨越时间长、救治难度大之外 , 新冠最棘手的一点 , 就在于它在不断地进化 。 从最初的新冠病毒 , 到德尔塔变异毒株 , 再到如今的奥密克戎 , 新冠正在不停地武装自己 。
与它相比较 , 非典反而是“不太聪明”的一种病毒 ,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 , 越是来势凶险的病毒 , 实际上是越是失败 , 因为它将宿主在短时间内致死 , 宿主的死亡也宣告着它生命的终结 , 事实上更容易被攻克 , 与之相比 , 同宿主共生的病毒 , 显然更可怕 。
会“学习”的新冠病毒就是这么一种可怕的存在 。

德尔塔变异毒株由新冠病毒 B.1.617.2 变异株进一步变异而成 , 最早于 2020 年10月在印度被发现 , 2021 年 5 月被世卫组织命名 。
与早期新冠病毒相比较 , 德尔塔变异株的传播率增加 100% , 病毒载毒量是原有的 1000 倍 。同时 , 它的传播速度更快 , 潜伏期更短 , 早期感染后症状更加不明显 , 发烧症状比例较低 , 很多患者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轻度肌肉酸痛等 。
此外 , 该病毒有着体内复制快速、转阴时间长、可能导致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的特点 。
没等人们与德尔塔变异毒株交锋多久 , 新冠病毒又推出了自己的下一个杰作:奥密克戎 。

据医学界专家表示 , 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和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症状总体相似 , 但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症状偏轻 , 胸部影像学表现偏轻 , 但传染性较强 , 是德尔塔变异毒株的1-3倍 。
总体来看 , 新冠病毒在朝着传染性不断增强但症状不断变轻的方向发展 , 但传染性强本身也是由于症状过轻无法察觉而导致的 , 二者相互依存 , 这也是新冠病毒难以被灭除的主要原因 。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称并没有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率的上升 , 但同时它也表示 , 目前 , 所有变异株都可能导致重症或死亡 。
结语:有人说 , 与病毒共存亡是人类的宿命 , 每一次全球性疫情的退却 , 最终不是人类战胜了病毒 , 而是病毒放过了人类 , 在不久的将来 , 它们还可能会卷土重来 。
这句话也许有其合理性 , 但它同样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 在每一次全球性病毒席卷而来时 , 人类都没有选择躺平 , 任由其发展 , 而是靠着血肉之躯与病毒鏖战 , 或许在漫长的历史中 , 我们完全胜出的“战疫”几乎没有 , 但每一次前进 , 都出于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有这份希望 , 人类就不会被打倒 。
作者:黑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