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土抑木法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赭石10g(先煎) , 白芍10g , 焦山楂10g , 炒白术10g , 枳壳6g , 防风5g , 白芷5g , 青皮、陈皮各3g
【作用与功效】消食导滞 。
【扶土抑木法的配方组成】【适应证】厌食拒食 , 若强予之则呕吐 。
【刘氏临证心得】曾治李某 , 女 , 4岁 , 北京市人 。初诊日期:1989年11月6日 。患儿近3个月来厌食拒食 , 若强予之则呕吐 。平素性情执拗 , 急躁易怒 , 夜眠不安 , 嗜饮酸奶、可乐等 , 时腹痛阵作 , 痛则大便溏泄 。曾在某医院做木糖试验及尿淀粉酶、发锌、小肠吸收功能测定等 , 均低于正常儿童 。诊断为小儿厌食症 。经多方治疗 , 效果不佳 。
患儿面色萎黄 , 舌质淡红 , 苔薄白 , 脉弦细 。证属脾虚肝亢 , 治疗宜以扶土抑木 , 平肝调胃法 。处方如下:赭石10g(先煎 , 白芍10g , 焦山楂10g , 炒白术10g , 枳壳6g , 防风5g , 白芷5g , 青皮、陈皮各3g.5剂 , 水煎服 , 每日1剂 。
服上药后 , 食欲增加 , 未再呕吐 , 夜眠安和 , 但仍有烦躁 , 继进上方去白芍 , 加钩藤10g , 谷芽10g , 调理2周而告痊愈 。
【解读赏析】《灵枢·脉度》篇云:“肺气通于鼻 , 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心气通于舌 , 心和则能知五味矣脾气通于口 , 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 。《血证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 , 食气入胃 , 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 , 而水谷乃化”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虚羸》云:“脾胃不和 , 不能乳食” 。
小儿厌食症 , 多由脾胃失调所致 , 通常采用运脾、健脾、养胃、消积等法治疗 。此例小儿性情执拗 , 家长溺爱 , 稍不遂心则哭闹不已 , 显然与肝气亢逆有关 。小儿肝常有余 , 脾常不足 , 患儿所欲不遂 , 肝失疏泄与条达 , 则横逆乘脾犯胃 , 使脾之运化功能失健 , 使胃之受纳功能失常 , 纳运失司 , 则食欲下降 , 食量减少 , 而致厌食 。治疗过程抓住了扶土抑木 , 平肝调胃这一关键 , 故而收效显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