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问题假期闲余 , 本想继续研究颜值评测 , 奈何最近看到一则消息 , ECMWF竟然也加入了制裁俄罗斯的行列 , 拒绝与俄罗斯在气象领域合作了 , 给出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竟是害怕俄国利用气象信息释放生化武器?
原文出处:
很多人也许不了解ECMWF , 它是欧洲气象中心的简称 , 国内很多气象格点预测数据也使用ECMWF数据源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 , 想想看也是 , 连俄罗斯的猫都被制裁了 , 气象领域就更不用说了 。
关于这个理由的真实性咱们草民是没法确认的 , 唯一知道的就是 , 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割裂 , 连我们这种小众的气象领域都开始受到影响 。
不敢想象 , 如果哪一天西方与我们也分道扬镳 , 失去ECMWF的数据源 , 是多么尴尬?
那还拿什么数据进行修订呢?订了个寂寞?
2.挑战想到这里 , 自然是想寻求解决方案 , 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确实不太舒服 。
那么AI模型有没有可能跳过EC的同化系统 , 直接学会大气物理系统呢?
我大概想了下 , 还是有可能的 , 只不过应对的挑战还不少 。
我们知道机器学习算法无非就是一种解决特定问题的数学假设 , 只要能明确定义问题 , 确定目标问题的输入和输出 , 就有可能成功设计出一套模型 。
那么大气物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又是什么呢?
输出倒是很好确定 , 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结果就行
但是 , 输入数据究竟是什么呢?输入可以是气象观测数据吗?
好像不太行 , 这就好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如果想用观测数据去生成未来的观测数据 , 这就陷入了死循环 ,
这个陀螺极易玩脱线 , 预报就会越来越不准
那么什么样的输入才算合适呢?
深度学习支持端到端的输入和输出 , 既然是端到端 , 那么这个输入自然尽可能是最原始的一手数据 。
气象观测数据只是一些在大气物理系统下演化出来的结果 , 应该作为输出
而输入 , 则是过去几个小时乃至几天的对大气物理系统造成的影响因素
哪些会对一个局部物理系统造成影响呢?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 那必然是 输入的总能量 + 输出的总能量=0
太阳、月亮、空气、水、地面活动 , 看起来就这些?
3.方案既然了解到了这些 , 那么充分的捕捉到了输入 , 是否就能完成这个有史以来的人类“壮举”呢?——使用AI模拟地球系统 。
让我们先暂时不考虑复杂的数学模型 , 从简单的逻辑推断角度看看 , 这个想法是否可行?
如果把地球本身看作一个复杂的量子计算系统 , 那么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足够的算力能完全照搬地球物理演化 , 我们对未来预测的准确程度取决于我们算力能达到的精度 。
然而 , 人类的聪明之处在于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的问题去解决
既然我们知道天气现象是由多种物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那么我们也可以分而治之 , 使用有限的算力去解决单一或少量的要素的作用规律
而且 , 可以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去分割 , 进一步减小对算力资源的需求
比如:用一个模型去模拟中国区近10年的空气动力结果 , 用一个模型去模拟中国区近10年的阳光照射的能量 , 用一个模型去模拟中国区近10年地表能量的吸收……
想到这里 , 我的心情也逐渐放宽了少许 。
4.数据那么 , 最关键的数据又从哪来呢?
阳光的输入可以通过地表辐照度间接测量
空气的输入可以通过周边观测站的风速风向间接测量
水的输入可以通过卫星观测的云层活动及空气湿度测量
地面活动可以通过地表类型及土壤湿度测量
推荐阅读
- 全球警报!XE变种出现时,新冠“神药”终于要来了!
- 奥密克戎又变异,混合病毒XE来势汹汹
- 新冠病毒XE,传播速度更快!令人担心的VOC变异株有哪些?
- 先父遗传是真是假?留在你身体里的DNA,到底来自于谁?
- 宇宙终极命运,竟然写在爱因斯坦的一个“错误方程”里?
- 《打第四剂疫苗的初步成果》
- 遵守承诺!俄罗斯:美宇航员将按期返回,NASA:感谢高抬贵手
- 新研究首次观察了沟通障碍患者大脑中的基因表达
- 地幔中发现两个圆球状物,比珠峰高百倍,大如澳洲大陆,成因复杂